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6卷, 第20期 
刊出日期:2019-10-25
  

  • 全选
    |
    研究生园地
  • 杨玉颖, 黄燕林, 刘玲玲, 罗怡欣
    护理学报. 2019, 26(20): 1-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延伸服务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45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给予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延伸服务。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量表得分、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每日热量摄入量、限盐合格率、限水合格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患者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量表得分、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每日热量摄入量、限盐合格率、限水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延伸服务能改善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饮食行为。
  • 李晓芳, 李育玲, 于静
    护理学报. 2019, 26(20): 5-1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科学、实用的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为个性化的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在文献回顾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对2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条目权重。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61、0.894 ,第2轮一、二、三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344、0.359、0.358(均P<0.001),第2轮体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3,S-CVI为0.934,最终确定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包括4大领域、13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76个三级指标。结论 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高,体系的信效度良好,研究结果可靠,构建的敏感性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护理管理
  • 吕晓凡, 张转运, 华薇, 马正良, 顾小萍, 张偌翠
    护理学报. 2019, 26(20): 11-1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增加麻醉护理岗位管理的效能,提升麻醉护理队伍的能力,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设立综合手术室麻醉监护、日间手术室麻醉监护、麻醉复苏、麻醉重症监护、麻醉准备、术后随访、麻醉护理门诊7个麻醉护理岗位,对以上岗位实施岗位轮转、以单元组长为承接点的分层管理、成立麻醉护理质控小组、统一培训教育、弹性排班、借助医院外资源发展麻醉护理的一体化管理。结果 一体化管理实施后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危重及特一级护理质量检查的问题出现率分别下降24%、22%、20%,麻醉护士工作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P<0.01)。结论 一体化岗位管理实践保证了麻醉护理多岗位的有效运转,提升了麻醉护理质量,保证围麻醉手术期患者的安全。
  • 卞薇, 谢维, 万君丽, 谭明琼
    护理学报. 2019, 26(20): 15-19.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基于适应性领导力理论框架的干预模式对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生存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100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适应性领导力框架的疾病管理模式,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与随访。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和3个月,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各监测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1周,生存质量评分中仅角色困难和依赖性2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适应性领导力理论框架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发掘并培养自身的适应性领导力技能来适应疾病从而达到最佳功能状态。
  • 文献研究
  • 杨良琴, 鞠梅, 刘晓楚
    护理学报. 2019, 26(20): 20-2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目前国内外关于老年人机构养老适应评估工具,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全面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Sinomed、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整理从建库至2019年6月发表的有关老人入住机构后生活适应评估工具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7个常用评估工具,其中国外有养老院适应量表(The Nursing Home Adjustment Scale,NHAS)、迁移适应指数量表(The Index of Relocation Adjustment, IRA)、养老院老人适应量表(Echelled'Adaptation de la Personne Agéeàsa Résidence, EAPAR),国内有老年人机构养老适应问卷、老年心理社会适应量表(The Geriatric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Scale,GPAS)、安养机构老人适应问题量表、机构老人对于生活适应的实际感受量表。结论 上述关于机构老人生活适应评估工具的信效度较好,能够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反应老人的适应情况,但针对我国机构老人的本土化量表较少。建议今后应在充分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发展针对我国机构老人的特异性测量工具。
  • 安晓辉, 孙福亮, 曹淑卿
    护理学报. 2019, 26(20): 24-2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归纳总结干眼症患者视力相关生活质量测评工具,以供护士引进或自主研发相关测量工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国内外干眼症患者视力相关生活质量评估工具进行文献检索、整理和分析。结果 干眼症患者视力相关生活质量评估工具主要分为 2 大类别,包括干眼症专用量表和普适性量表。结论 随着视力相关生活质量测评工具的不断开发,干眼症专用测评工具将更有利于全面了解干眼症患者视力相关生活质量的内涵与现况,为护理人员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提供临床参考价值。
  • 毛秋婷, 曾铁英
    护理学报. 2019, 26(20): 29-3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概述中老年牙周病患者牙周护理干预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为今后研究及临床实践工作提供指导与方向。方法 查阅收集并整理中老年牙周病患者牙周护理干预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中老年牙周病患者牙周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指导掌握正确刷牙方法、选用正确的刷牙工具、选择正确清洁牙缝工具、牙龈按摩保健、叩齿吞津保健、饮食与运动干预、疾病预防指导,并归纳各种干预形式具体实施方法、内容、注意事项等特点。结论 中老年牙周病患者牙周护理干预形式多样,尚不全面,今后可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深入对牙周护理干预的研究,制定中老年全面系统的牙周护理干预策略,有效预防及治疗牙周疾病,从而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
  • 调查研究
  • 蒋琴, 张彩霞, 孟影, 陈梅
    护理学报. 2019, 26(20): 33-3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感知脆弱现状,探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感知脆弱程度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评价量表对16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感知脆弱总分为(5.47±3.8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患儿父母年龄、焦虑、社会支持家庭维度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感知脆弱处于一般水平,受患儿年龄、患儿父母年龄、焦虑水平、社会支持家庭维度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低龄患儿及年轻父母,及时评估患儿父母焦虑及社会支持水平,提供个性化、多元化健康宣教方式,注重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反馈,拓宽患儿父母人际社交网络,促进患儿生理、心理健康良性循环发展,减轻父母负担,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感知脆弱水平。
  • 锁蓉飞, 颜君, 张丽娟
    护理学报. 2019, 26(20): 38-4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乳腺癌术后患者婚姻调适、创伤后成长的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量表及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19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婚姻调适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术后患者婚姻调适总分为(94.79±22.16)分,婚姻失调率为46.1%,创伤成长总分为(67.49±11.09)分,婚姻调适与创伤后成长呈密切正相关(r=0.671,P<0.001)。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婚姻调适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婚姻调适与创伤后成长呈密切正相关。护理人员应关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婚姻及心理适应性改变,鼓励患者夫妻之间的沟通,促进其婚姻调适,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 傅伟伟, 胡南南, 张晓莉, 柳善刚
    护理学报. 2019, 26(20): 41-4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非计划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 852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间歇期是否计划入院,将非计划入院患者为观察组(n=104),计划入院患者为对照组(n=748),对影响化疗间歇期非计划入院的相关因素进行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85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非计划入院104例,发生率为 12.2%,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5岁(P<0.001)、化疗周期>6个周期(P=0.001)及发生III~IV级毒性反应(P=0.003)是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间歇期发生非计划入院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年龄≥65岁、化疗周期>6个周期及发生III~IV级化疗毒副反应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发生非计划入院的风险高,应加强指导、干预及出院随访,降低高危患者非计划入院率。
  • 临床护理
  • 董霞, 王红, 刘成, 史超
    护理学报. 2019, 26(20): 45-4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年服药药物依从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冠心病二科成功行PCI治疗术的539例患者,评估患者PCI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同时使用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分析患者药物依从性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结果 在539例患者患者中其中有203例患者发生了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基于Cox回归分析显示药物依从性差是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行PCI术后1年的患者药物依从性差是导致其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主要因素。互联网技术和精准护理等多方面方法值得被用来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黄芳, 邵燕茹, 元芳彬
    护理学报. 2019, 26(20): 49-5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1例人工瓣膜布鲁菌感染心内膜炎患者行内科治疗的护理经验,以供临床护士参考。方法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危急值报告,预防栓塞、出血的发生,做好隔离措施,实施睡眠干预,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及时处理等。结果 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症状缓解出院。微信随访8个月,患者均能执行联合、足量、规范、足疗程的抗菌药物治疗,无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护理上加强隔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危急值报告,预防栓塞、出血的发生是提高治疗成功的关键。
  • 谷玥, 赵秋月, 董杉杉
    护理学报. 2019, 26(20): 51-5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1例胰腺癌伴肝总动脉血管变异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人工血管重建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严格无菌护理操作预防人工血管排异反应和堵塞,护理视角鉴别与治疗脾梗死和胰漏,特色护理专案有效治疗术后出血、血栓、腹胀、口渴等并发症。通过标准化护理联合治疗,患者于术后18 d好转出院。
  • 陈慧, 潘菲
    护理学报. 2019, 26(20): 53-5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1例新生儿脓疱病致早产儿皮肤破损的护理经验。本例患儿住院期间无诱因相继出现4处皮肤破损,分别为腹股沟处、右手背及左侧面颊3处的Ⅱ期伤口及足跟部皮肤破损Ⅲ期伤口,Ⅱ期伤口给予0.5%聚维酮碘消毒、表皮生长因子、局部氧疗、水胶体敷料等措施;Ⅲ期皮肤破损伤口,有脓性分泌物,除上述措施外加用百多邦外涂,效果不佳,予局部清创后改用银离子敷料。根部不同部位皮损的特点,辅以不同部位的体位支持、消毒隔离及疼痛管理等护理,3处Ⅱ期伤口于2~4 d逐步愈合,足跟部Ⅲ期皮损处于发生后11 d后好转愈合。
  • 田宝文, 张佳田, 张国艳, 张强华, 刘雪竹, 苏亚楠, 钟敏, 刘国辉, 周钢
    护理学报. 2019, 26(20): 55-5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干预实施分级建档延续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9月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分级建档延续管理的营养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观察组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吻合口漏、肠梗阻、胸腔积液、切口感染延期愈合例次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干预实施分级建档延续管理,可改善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李兰, 蔡志云, 彭健, 林玉凤, 韩秋英
    护理学报. 2019, 26(20): 59-6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联合无导针器技术在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 268例)与观察组(1 2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超声引导套件进行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联合无导针器技术进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比较2种置管方法置管费用、1次穿刺成功率、PICC置管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每例患者置管总费用均为1 884元,对照组每例患者置管总费用均为2 023元,观察组患者置管总费用低于对照组;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PICC置管时误入动脉、神经损伤、送管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应用生理盐水联合无导针器技术,能够降低患者的置管费用,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且不会增加置管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胡杏娟, 彭伟娇, 陈妙燕, 甘美玉, 王哲慧, 吴婵清, 李爱军
    护理学报. 2019, 26(20): 63-66.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应用电热恒温箱加热中药热奄包对温度、加热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按照制作时间将2 400个中药热奄包分为微波炉加热组及电热恒温箱加热组,每组各1 200个。观察2组中药热奄包的温度、加热时间、二次加热及烧焦情况。结果 2组中药热奄包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热恒温箱可替代微波炉加热中药热奄包,电热恒温箱加热组温度稳定度(±0.87℃)高于微波炉加热组(±8.59℃);2组中药热奄包治疗加热时间比较,电热恒温箱加热组短于微波炉加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药热奄包二次加热发生率比较,电热恒温箱加热组低于微波炉加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药热奄包出现烧焦情况发生率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波炉加热组发生率达2.42%,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结论 电热恒温箱可代替微波炉应用于中药热奄包加热,温度稳定度高,有效缩短加热时间,降低二次加热及烧焦情况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及操作安全性。
  • 阮景, 张颖, 林慧佳
    护理学报. 2019, 26(20): 67-6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E型固定法在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经口气管插管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使用E型固定法,对照组使用传统十字交叉固定法。观察比较2种固定方法的操作时间、患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面部皮肤损伤情况、口唇及牙龈黏膜损伤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气管插管固定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面部皮肤损伤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2组经口气管插管患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口唇及牙龈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型固定法在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中应用,可缩短气管插管固定耗时,减轻面部皮肤损伤,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健康管理
  • 范婧慧, 孙璇, 汪厚术
    护理学报. 2019, 26(20): 69-7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回肠造口患者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实施回肠造口手术的4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观察比较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造口周围皮肤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末、3月个月末观察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应用于回肠造口患者及家庭照顾者术后健康指导中,能提高回肠患者造口护理能力,改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值得临床借鉴。
  • 护理创新
  • 李燕如, 刘晓芬, 李少芳, 李华兴, 陈岸, 陈卫军, 刘晓鹏
    护理学报. 2019, 26(20): 74-76.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降低胸部手术患者活动性疼痛程度,设计制作一款自控式多功能胸带,并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100例胸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通弹性胸带护理;观察组采用自控式多功能胸带护理,观察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活动性疼痛情况、因疼痛影响呼吸康复功能锻炼的情况及应用镇痛药物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 活动性疼痛情况,功能活动评分法评分及数字评定量表疼痛评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48 h因疼痛加重而停止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应用镇痛药物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低氧血症、肺不张、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控式多功能胸带能有效降低胸部手术患者活动性疼痛程度,保证手术效果。
  • 谭惠莲, 杨小华, 陆惠霞, 梁红梅
    护理学报. 2019, 26(20): 77-7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0.0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避免医源性感染的一次性胃肠减压器,以便为临床胃肠减压获得理想的减压器。方法 该装置由器体主体、弹簧钢丝、胃管连接管、胃管连接管阀、压力表、固定装置、排气管、排气管阀、排液管和排液管阀10部分组成。结果 护士通过调节阀门开关、压力表,可以便捷地完成负压吸引、倾倒引流液,减压器底部排液口的设计为漏斗形利于引流液积聚,便于护士倾倒引流液,固定装置既可以将减压器悬挂在床边或床头,也便于患者下床活动时携带。结论 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能解决临床上减压器经常漏气、操作者受分泌物污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