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报 ›› 2020, Vol. 27 ›› Issue (18): 60-64.doi: 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8.060
苏妮娜1, 黄艳彬1, 张耿2
SU Ni-na1, HUANG Yan-bin1, ZHANG Geng2
摘要: 目的 调查本科护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新时期医学院校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9—12月抽取某医学院480名本科护生,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跨文化思辨能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本科护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本科护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得分为(108.77±10.4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情况、有无人文类竞赛获奖经历、修读人文类课程及跨文化思辨类课程情况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37.1%。结论 本科护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有人文类竞赛获奖经历、修读人文类课程及跨文化思辨类课程是本科护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重视大学英语课程,重点关注护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提高本科护生英语水平;开发第二课堂并通过多种奖励措施鼓励本科护生积极参加人文类竞赛;在选修课体系中建立人文类、跨文化思辨类课程群,要求本科护生修读,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模式,以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
[1] Byram M.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与评估[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4. [2] 袁媛,徐霞,鲁芳.某军医大学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9,22(14):2524-2527.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19.14.039. [3] 伊蕊. 在跨文化比较中培养思辨能力—“中西文明比较”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中国外语,2014,11(3):91-98.DOI: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14.03.012. [4] 左玲玲. 在英语课堂中培养跨文化思辨能力途径探究[J].大学教育, 2019(1):127-129.DOI:10.3969/j.issn.2095-3437.2019.01.041. [5] 沈鞠明,高永晨. 思与行的互动: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6(3):149-154.DOI:10.19563/j.cnki.sdzs.2015.03.019. [6] 蒋亚瑜. 双文化图式下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路径选择[J].集美大学学报,2019, 20(1):75-78.DOI:10.3969/j.issn.1671-6493.2019.01.014. [7] 孙有中. 人文英语教育论[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49(6):859-870. [8] 段贵湘. 基于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161-162.DOI:10.3969/j.issn.2096-4110.2019.31.075. [9] 王瑞琦,陈勤,徐敏.护理本科生跨文化护理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2):175-178.DOI:10.3761/j.issn.1672-9234.2020.02.018. [10] 王海彦,罗丹.某校531名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 2014, 21(15):1-4.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4.15.001. [11] 孙玉梅,程金莲,王丽等. 护理科研教学对本科护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8,32(23):3781-3784.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18.23.035. [12] 沈鞠明,高永晨. 基于知行合一模式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量表构建研究[J].中国外语,2015,12(3):14-21.DOI: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15.03.003. [13] 文秋芳,刘艳萍,王海妹,等.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修订与信效度检验研究[J]. 外语界,2010(4):19-26. [14] 高永晨. 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2):71-78.DOI:10.13458/j.cnki.flatt.004243. [15] 郭桂然. 基于跨文化沟通课程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214-215. [16] 胡艳红,樊葳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的现状调查[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4(1):1-13. [17] 孙亚萃. 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水平相关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18] 吕颖,王丹.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可行性探讨[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7(3):232-235.DOI:10.3969/j.issn.2095-9400.2017.03.018. [19] 许晓燕. 《多元文化与护理》课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能力的调查分析[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4):121-124.DOI:10.13424/j.cnki.jsctcm.2019.04.031. [20] 尹航,孟敏娜,熊伟,等.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涉外护理选修课的设置研究与实践[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2524-2527.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9.16.009. [21] 黄艳彬,谢艺璇,钟俊,等.384名实习护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9,26(1):45-49.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1.045. [22] 曹梅娟,施敏敏,裘亦嘉. 本科护生文化能力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9):1087-1090.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8.09.023. |
[1] | 于宛辰, 吴萍, 柳嘉怡, 武贤明, 庞晓丽, 王汕珊. 本科护生个人掌控感的潜在剖面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23): 23-27. |
[2] | 简称苹, 张汉卿, 王丽英, 田海艳, 彭向东, 张亚楠, 蔡德芳. 本科护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学报, 2024, 31(18): 12-15. |
[3] | 郑文凯, 杜娟, 王梅芳, 冯秀娟, 衡春妮. 自我价值感和人际沟通能力在本科护生元认知和自主学习能力间的链式中介效应[J]. 护理学报, 2024, 31(15): 52-56. |
[4] | 郭曼杰, 李娜, 赵玉, 王品, 尤思梦, 王青, 季红. 孤独感在本科护生短视频成瘾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J]. 护理学报, 2023, 30(7): 20-24. |
[5] | 黄珊, 袁娟, 颜贵明. 基于自由联想法本科实习护生群体情绪分析[J]. 护理学报, 2023, 30(3): 30-34. |
[6] | 王洋洋, 马骄娜, 尹斐, 杨楠, 田玲. 本科护生隐性逃课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决策树分析[J]. 护理学报, 2023, 30(20): 37-42. |
[7] | 杨梅, 王美, 张秀婷, 房文杰, 张艺琳, 范秀珍.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探索行为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学报, 2023, 30(19): 19-23. |
[8] | 臧爽, 吴一凡, 赵梅珍, 王雪, 杨筱曼. 自我反思与洞察力在本科护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与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的中介效应[J]. 护理学报, 2022, 29(4): 53-58. |
[9] | 武颖, 申跃其, 宋颂. 本科护生异常心理症状间关系分析及心理健康预测模型建立[J]. 护理学报, 2022, 29(20): 70-74. |
[10] | 何琪琪, 钟起, 徐雨洁, 陈丽丽, 孙吴烽. 本科护生网络素养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其在线学习效果比较[J]. 护理学报, 2022, 29(2): 62-67. |
[11] | 张万鸾, 梁雨, 周利华. 自我效能在本科护生情绪智力与文化智力间的中介效应[J]. 护理学报, 2022, 29(10): 14-18. |
[12] | 丁翠路, 刘安诺, 朱桂月, 张萌, 马雯, 刘敏. 自我价值感在本科护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效应[J]. 护理学报, 2021, 28(6): 38-42. |
[13] | 亓伟业, 付菊芳. 本科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焦点解决思维与学业投入的关系研究[J]. 护理学报, 2021, 28(5): 70-74. |
[14] | 李捷, 赵岩岩, 周强, 王冰飞, 赵燕, 陈海英. 护理本科生心理压力异质性的潜在剖面分析[J]. 护理学报, 2021, 28(21): 12-17. |
[15] | 杨丽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本科护生学业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1, 28(12): 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