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报 ›› 2023, Vol. 30 ›› Issue (3): 30-34.doi: 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3.030
黄珊, 袁娟, 颜贵明
HUANG Shan, YUAN Juan, YAN Gui-ming
摘要: 目的 探究本科实习护生临床群体情绪现状,为了解其职业心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自由联想法进行投射测验,调查2所大学383名本科实习护生的群体情绪状态,采用RostCM 6文本分析软件对所得书面语言文本内容进行高频词、语义网络分析及情感色彩分析。结果 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高频词汇以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为主,主要包括“实习生”“操作”“学生”“临床”“护士”等;形成以一级关键词“操作”为圆心,二级和三级关键词为圆周的圆形语义网络结构图;情感色彩分析中积极情绪占比16.1%,中性情绪占比49.0%,消极情绪占比35.0%。结论 本科实习护生临床群体情绪结构总体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布,整体较为稳定,但仍需改善其消极情绪。
中图分类号:
[1] 朱志玲. 社会矛盾视域下群体情绪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61-66. [2] 李正东,韩瑞琪.情绪劳动的研究演化及作用机制:现状与展望[J].中国劳动, 2022(2):18-34.DOI:10.19390/j.cnki.chinalabor.2022.02.002. [3] 李英,周敏,朱爱武.临床护理实习生情绪劳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2):36-37. [4] 宫娟,潘政雯,刘安诺,等.799名本科护生焦虑、抑郁与专业适应性的典型相关分析[J].护理学报,2020,27(2):70-73.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2.070. [5] 王叶飞. 情绪智力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DOI:10.7666/d.y1721011. [6] 肖梅兰. 云南高校缅甸留学生中国形象认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2.DOI:10.27459/d.cnki.gynfc.2022.001431. [7] 邱林,郑雪,王雁飞.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的修订[J].应用心理学,2008,14(3):249-254. [8] 訾远. 基于文本分析法的小城镇总体规划评审意见特征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21.DOI:10.27273/d.cnki.gsajc.2021.000450. [9] 费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8-9. [10] 崔娟娟. 词汇网络化过程中感情色彩的变化[J].名作欣赏,2021(24):100-102. [11] 侯铭,刘泳秀,余莉,等.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欺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学杂志,2020,35(2):81-84.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0.02.081. [12] 张亚普. 本科护生实习末期对职业认同感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2):113-115.DOI:10.19792/j.cnki.1006-6411.2021.05.043. [13] 黄雨萱,牟绍玉,朱佳露,等.心理弹性在护生临床实习环境和转型冲击间的中介效应[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11):8-11.DOI:10.3969/j.issn.1008-9993.2021.11.003. [14] 罗月,李梅,任建兰,等.护生临床实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3):126-128. [15] 阮敬,王继田,刘雅楠.中等收入群体与橄榄型收入格局的结构演化——基于推动共同富裕的研究背景[J].统计学报,2021,2(1):1-15. [16] 陈菁. “书目疗法”的爝火及“书目疗法专区”的社会实践——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陈书梅教授的知行合一[J].图书情报研究,2021,14(4):8-13. [17] 高淑青,王肖,张连成,等.急性有氧运动对大学生情绪的选择性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2, 41(6):459-464.DOI:10.16038/j.1000-6710.2022.06.005. [18] 李英,周敏,朱爱武.临床护理实习生情绪劳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2):36-37. [19] Gan Y,Fu Q.Risk perception and coping response to COVID-19 mediated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s: a study o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J].Plos One,2022,17(1): e0262161.DOI:10.1371/journal.pone.0262161. [20] 娄曼雪,王婷,李晋芳.COVID-19疫情不同时期护士睡眠及心理状况调查[J].重庆医学,2022,51(22):3884-3889. [21] 刘永娟. 临床一线肿瘤科护士人际冲突处理型态、人际归因倾向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间的关系研究[J].上海护理,2022,22(11):45-49. [22] van Kleef GA, Côté S. The social effects of emotions[J]. Annu Rev Psychol,2022,73:629-658.DOI:10.1146/annurev-psych-020821-010855. [23] 徐佳,韩永红,钟文娟.情绪智力在临床护理教育不文明行为与护生学习倦怠间的中介作用[J].全科护理,2022,20(7):876-880. [24] 张胜华,刘莉莉,刘春娟,等.结构性授权与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2,37(11):64-65. [25] 赵莉,刘丹.新冠肺炎疫情下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态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11):74-75.DOI:10.3969/j.issn.1002-1701.2021.11.035. [26] 陈美芳.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心理求助、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6. |
[1] | 张玺, 黄静, 汪天华, 李燕, 曹沅, 李明惠, 余立平. 发育障碍儿童养育心理韧性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学报, 2025, 32(4): 6-11. |
[2] | 李疆伟, 王树君, 李长仔, 胡宝山, 焦桂梅, 张卫红. 基于压力应对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心理压力、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25, 32(4): 64-69. |
[3] | 景肖, 尹姣, 郭晓岚, 张银萍, 卫攀. 424例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学报, 2025, 32(3): 62-68. |
[4] | 刘琪, 刘佳丽, 刘玉, 杨丽敏, 范育英, 吕星, 覃惠英. 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序贯同期放化疗期间躯体-心理症状负担轨迹及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学报, 2025, 32(1): 1-6. |
[5] | 陆国涛, 马子雪, 张芳, 周航, 徐静艳, 杨红丽. 叙事治疗文件在叙事护理中的应用及展望[J]. 护理学报, 2024, 31(8): 23-26. |
[6] | 赵洁, 宋雅玲, 畅盼, 郭倩, 王锦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顾者心理弹性在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间的主客体互倚中介模型研究[J]. 护理学报, 2024, 31(7): 17-21. |
[7] | 段乃娟, 孙丽, 李凤侠, 张会. 基于二元应对的宫颈癌患者夫妻参与式绘画疗法干预方案构建研究[J]. 护理学报, 2024, 31(5): 7-11. |
[8] | 张思爱, 赖翠薇, 李佳佳, 张亚军, 汪张毅, 张正涛, 法天锷. 护士专业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 2024, 31(4): 38-41. |
[9] | 何洪, 王佳琳, 袁中清, 滕梅, 任黔黔, 蔚萌. 领悟社会支持在护士应急能力与心理负荷的中介效应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3): 63-67. |
[10] | 米娇, 谭煜炜, 唐小燕, 刘蕾, 袁榕. 负性情绪在ICU护士心理负荷与报警疲劳的中介效应[J]. 护理学报, 2024, 31(3): 68-72. |
[11] | 李思媛, 吴雨泽, 魏雪梅, 罗澜峻, 邓美红, 李梅, 崔丽君. 低年资护士心理弹性的潜在剖面及其对适应性绩效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24, 31(23): 1-7. |
[12] | 戴倩, 刘翔宇, 朱小妹, 王佳丽, 黄远思.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学报, 2024, 31(23): 13-17. |
[13] | 于宛辰, 吴萍, 柳嘉怡, 武贤明, 庞晓丽, 王汕珊. 本科护生个人掌控感的潜在剖面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23): 23-27. |
[14] | 张倩君, 毛小英, 张莉, 刘俏玲, 向霞, 冯结兰, 冼顺英, 张璠, 邓伟英, 白志宝. 218名肠造口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心理脱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22): 7-11. |
[15] | 郭红涛, 张静, 李颖, 甄艺婉. 白血病患儿父母决策冲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2): 22-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