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报 ›› 2020, Vol. 27 ›› Issue (20): 12-16.doi: 10.16460/j.issn1008-9969.2020.20.012
李红云a, 汪惠b, 边书芹a, 芦霜a, 张继芝c
LI Hong-yuna, WANG Huib, BIAN Shu-qina, LU Shuanga, ZHANG Ji-zhic
摘要: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儿科静脉用药调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并绘制儿科静脉药物调配流程图,以风险危机值评估流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对风险危机值≥8分的项目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儿科静脉用药调配的差错率及失效模式的风险危机值。结果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实施后儿科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由0.120%降为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药物与标签不符、调配剂量不准确、溶媒量与标签不符、肠外营养液调配顺序错误、注射器漏液(微量泵专用)、液体内有异物及签字或标识不完整7项失效模式的风险危机值均比实施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儿科静脉用药调配工作流程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降低儿科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中图分类号:
[1] 李皓.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儿科药品调配的细节改进[J].北方药学,2019,16(1):176-177.DOI:10.3969/j.issn.1672-8351.2019.01.138. [2] 董黎,曲华.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儿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8,20(1):44-47.DOI:10.16753/j.cnki.1008-2344.2018.01.014. [3] 丁滢,宋艳,夏春香,等.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普外科术后管道护理床旁交接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8,25(2):21-23.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8.02.021. [4] 庞国勋,赵建群,崔丽贤.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成品输液质量控制[J].中国药房,2016,27(25):3532-3534.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6.25.23. [5] 张继芝,张伟,代怀静,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患者转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8,25(1):26-29.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8.01.026. [6] 张蔚卿,章卫国,朱丽,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肺栓塞患者院外口服华法林自我管理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7,24(8):8-11.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8.008. [7] 张悦,陈艳,孙雯敏.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院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8):22-24.DOI:10.3969/j.isn.1672-9676.2016.18.008. [8] 姚旺,周晓燕.称重法在新生儿肠外营养液成品剂量复核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80-83.DOI:10.16821/j.cnki.hsjx.2018.01.028. [9] 吴进,卢春燕,张桂萍.PDCA循环管理提高儿科输液室药物配置质量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7(5):153-155.DOI:10.3969/j.issn.1006-6411.2017.05.082. [10] 颜莉.儿科静脉用药在静脉配置中心配置错误常见问题分析及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3):468-470.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8.03.058. [11] Cheng CH,Chou CJ,Wang PC,et al.Applying HFMEA to Prevent Chemotherapy Errors[J].J Med Syst,2012(36):1543-1551.DOI:10.1007/s10916-101-9616-7. [12] 赵莉.小儿静脉输液给药精准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6,14(25):2659-2661.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6.25.028. [1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J].中国药物评价,2018,35(2):154-160. |
[1] | 黄佳颖, 张静, 梁丽婵, 孟江南, 叶红雨, 王为杰, 史蕾. 简版儿科症状筛查工具的汉化及在4~7岁癌症患儿中的信效度检验[J]. 护理学报, 2024, 31(8): 55-59. |
[2] | 项倩妹, 唐惠艳, 王建新, 张慧慧, 刘欣雨, 李春辉. 儿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学报, 2024, 31(14): 74-78. |
[3] | . 316名儿科护士道德复原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12): 59-64. |
[4] | 石熹薇, 廖永珍, 吴樱, 文静, 陈科伊, 丛丽. 基于雨课堂的精准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24, 31(11): 18-22. |
[5] | 胡玉兰, 陈英, 余艮珍, 王梦月. 儿科护士的慢性病患儿过渡期护理态度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学报, 2024, 31(10): 64-69. |
[6] | 吕璐洋, 王华芬, 卢芳燕, 王燕, 蒋树英. 肝移植患儿家庭照顾者出院准备体验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报, 2023, 30(9): 13-17. |
[7] | 张海波, 黄润, 吴芳. 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优化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管理流程的效果评价[J]. 护理学报, 2023, 30(5): 28-32. |
[8] | 卫平莲, 陈孝云, 金利萍, 范孝陈, 陈培培, 刘安诺. 儿科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3, 30(4): 29-32. |
[9] | 刘玉英, 陈晶. 大五人格在儿科护士压力负荷与职业生活质量间的调节效应[J]. 护理学报, 2022, 29(20): 44-49. |
[10] | 苏予洁, 裴菊红, 钟娟平, 谢琪, 南锐伶, 王兴蕾, 豆欣蔓.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儿童肢体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 护理学报, 2022, 29(17): 23-27. |
[11] | 刘美华, 彭剑雄, 朱丽辉, 张玉侠, 张琳琪, 林艳, 阐玉英, 曾冰英, 花芸, 周芸, 曾烈梅, 赵秀芳, 熊亮. 儿科护士健康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1, 28(23): 69-73. |
[12] | 傅晓珍, 李志飞, 陈丽君, 陈谦. 儿科协商引导式分段目标管理实践[J]. 护理学报, 2021, 28(10): 24-27. |
[13] | 张雯澜, 傅丽娟, 陆华, 王莹, 任宏, 张建. 肺部超声评分联合氧合功能指标对机械通气患儿撤机结局的预测分析[J]. 护理学报, 2021, 28(1): 64-68. |
[14] | 杜娟, 许翠萍, 何从军, 章笑天, 翟静. 5所三级甲等医院216名儿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0, 27(5): 35-38. |
[15] | 张娟, 黄蓓蓓, 余天浩, 刘夕珍, 顾静. 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急救流程优化[J]. 护理学报, 2020, 27(4): 16-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