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7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0-10-10

  • 全选
    |
    研究生园地
  • 支梦佳, 王懿范, 胡琳琳
    护理学报. 2020, 27(19): 1-5.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9.001
    摘要 ( 216 ) PDF全文 ( 30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美国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5名培训合格的评估员使用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对北京市顺义区某养老机构的239例≥60岁的老年人进行评估。采用中国的量表效用值积分体系计算生命质量效用值,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结果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效用值为(0.65±0.25)分,生命质量健康自评为(67.16±19.18)分。认知功能、吞咽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排泄功能是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健康自评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建议养老机构重点关注认知功能下降、吞咽功能障碍、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退、排泄功能受损的老年人,并及时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功能维持和改善服务,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供给能力,从而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 李付粉, 朱秀丽, 姜园园
    护理学报. 2020, 27(19): 6-1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9.006
    摘要 ( 246 ) PDF全文 ( 43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及自我职业生涯规划问卷对山东省济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92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为(48.60±5.06)分,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22.35±7.46)分。性别、年龄、学历、职务、职称、人事关系、月收入、是否省级及以上专科护士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职业获益感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呈正相关(r=0.411,P<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护士职业获益感中的正向职业感知、团队回归是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其可以解释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总变异的14.6%。结论 护士职业获益感及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均处于中等偏积极水平,性别、年龄、学历、职务、职称、人事关系、月收入、是否省级及以上专科护士及正向职业感知、团队回归因素可以不同程度的影响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水平。
  • 孙阳阳, 隋萍, 刘晓红, 董玉娇, 王娅楠
    护理学报. 2020, 27(19): 11-16.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9.011
    摘要 ( 448 ) PDF全文 ( 57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1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潍坊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1年随访的271例患者,按照随访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模型组和验证组按照7∶3的比例分组,模型组190例,验证组81例,模型组依据随访结局分为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组(61例)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组(129例),比较2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并选取81例验证组患者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左主干病变、高血压、吸烟史、支架植入个数、低密度脂蛋白、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是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为P=ex/(1+ex),X=-7.476+2.352×左主干病变的赋值+2.061×高血压的赋值+1.479×吸烟史的赋值+1.036×支架植入个数的赋值+3.526×低密度脂蛋白的赋值+1.096×中性粒细胞的赋值-0.487×血红蛋白的赋值。本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95%CI(0.629~0.807),P<0.001],灵敏度为62.3%,特异度为79.7%,约登指数为0.420。模型验证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95%CI(0.682~0.830),P<0.001],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85.0%,准确率为81.4%。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判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1年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文献研究
  • 李立群, 王建宁, 詹梦梅, 黄秋霞, 江丽玲, 张淑
    护理学报. 2020, 27(19): 17-2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9.017
    摘要 ( 225 ) PDF全文 ( 25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PubMed 数据库中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研究的热点,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以 PubMed 收录的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使用 Bicomb 2.0、SPSS 25.0对主题词进行词频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414篇文献,获得高频主题词36个,占总频次累计百分比为30.8%。通过共词聚类分析总结出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研究的5个热点: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设计与实现;卫生保健提供的信息化发展;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发展的实践与应用;基于信息化管理的人文建设;护理信息化教育。战略坐标中,“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设计与实现”位于第1象限;“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发展的实践与应用”位于第2象限;“卫生保健提供的信息化发展”位于第3象限;“护理信息化教育”和“基于信息化管理的人文建设”位于第4象限。结论 护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研究热点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数据质量及其标准化建设、高级卫生信息学专业认证、信息化系统开发与引入及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多学科合作等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 翁瑛丽, 赵博伦, 周璇, 陈雪梅, 周兰姝
    护理学报. 2020, 27(19): 23-2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9.023
    摘要 ( 354 ) PDF全文 ( 84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实施性研究中的保真度测评方法引入国内护理领域。为促进临床实施护理干预及提高护理研究效度,提供实施方法和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分析并总结与保真度概念、测评方法及应用相关的研究内容。结果 在明确保真度概念的基础上,从测评方法及应用2个角度综述研究进展。测评方法总结了保真度测评者、测评形式、测评内容及其分析评价等内容。应用现状的总结涵盖神经康复、艾滋病预防、精神健康等领域。结论 实施性研究中保真度测评方法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可为国内临床干预及护理研究提供明确的方法与实践参考。保真度测评有利于促进临床循证实践、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减少干预实施成本。
  • 循证护理
  • 谢洁莹, 周望梅, 徐慧颖, 汪琴, 李杨华, 张艳群
    护理学报. 2020, 27(19): 29-3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9.029
    摘要 ( 345 ) PDF全文 ( 47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索并总结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根据循证护理的方法确定问题,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JBI-PACES)的标准程序,通过计算机检索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美国卫生健康研究与质量管理署(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医脉通、Joa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数据库、UpToDate、BMJ-Best Practice、Cochrane图书馆、Trip数据库、PubMed、CINAHL、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国际胰腺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ncreatology,IAP)、美国胰腺学会(American Pancreatic Association,APA)关于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决策、最佳临床实践、证据汇总及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临床指南7篇、系统评价5篇、证据总结2篇,最后从3个方面总结了12条最佳证据。结论 临床科室在应用证据时,应结合具体的临床判断及患者的需求、偏好等有指向性地选择证据,并及时更新相关证据。
  • 莫梦燕, 詹昱新, 王楚, 陆艳娥
    护理学报. 2020, 27(19): 35-4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9.035
    摘要 ( 200 ) PDF全文 ( 35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冠状病毒引发呼吸道传染病救护中护士职业暴露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建立护士参与冠状病毒引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救护的职业防护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Embase、EBSCO、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关于冠状病毒引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救治中护士职业暴露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4月。采用EndNote X9筛选和分析文献,2017版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研究所的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Meta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提炼33个研究成果,归纳组合为8个类别,最终整合成3个结果,分别是:职业暴露风险带来的影响、呼吁支持以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对人力物资的需求。结论 医疗机构需高度重视呼吸道传染病救护中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管理,提高医院管理者和护士对职业防护的认知,完善职业防护管理体系,为护士参与呼吸道传染病的救护构建安全职业环境。
  • 许妮娜, 杨中善, 刘宁, 乐格芬, 詹昱新, 吴艳妮, 汪欢
    护理学报. 2020, 27(19): 41-46.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9.041
    摘要 ( 382 ) PDF全文 ( 51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定神经外科患者规范化身体约束策略并应用于我院神经外科,以规范身体约束策略,提高身体约束护理质量。方法 遵循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包括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证据应用实践变革及证据应用后效果再审查3个阶段。将最佳证据转化为12条审查指标,应用于神经外科病房。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患者身体约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患者身体约束体验、护士对患者身体约束知信行水平及最佳证据执行率。结果 证据应用后,神经外科患者身体约束率从证据应用前的7.69%下降至2.91%;证据应用前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患者约束体验优于证据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神经外科护士对患者身体约束知信行水平高于证据应用前(P<0.05)。12项审查标准执行情况,除审查指标10证据应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审查标准证据应用后执行情况均优于证据应用前(P<0.05)。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的规范化身体约束管理策略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后,可降低患者身体约束率,同时不增加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改善患者约束体验,提高护士对患者身体约束知识信念行为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结局,提高护理质量。
  • 调查研究
  • 程丽楠, 仲朝阳, 陈茜, 张凤英, 胡秀英
    护理学报. 2020, 27(19): 47-51.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9.047
    摘要 ( 312 ) PDF全文 ( 25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本科大专护生生命意义感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为建立健全护理培养机制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3—8月全国不同行政区5所高校共1 449名本科大专护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亲社会行为量表进行调查,应用SPSS 22.0分析生命意义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 23.0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生命意义感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本组本科大专护生生命意义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亲社会行为总分依次为(65.02±11.93)分、(24.62±5.67)分、(95.48±16.13)分。本科大专护生生命意义感、一般自我效能与亲社会行为均呈正相关(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生命意义感和亲社会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6,P<0.05)。结论 本组本科大专护生生命意义感及亲社会行为处于中上等水平,一般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本科大专护生生命意义感可以通过一般自我效能间接影响护生亲社会行为。相关护理教育者可以有意识培养和提升本科大专护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感知,提高其亲社会行为能力,促进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良性健康的发展。
  • 邹振亚, 李春燕, 王仁秀, 纪荣建, 张岚, 刘敏, 乔建红
    护理学报. 2020, 27(19): 52-5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9.052
    摘要 ( 260 ) PDF全文 ( 32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组织承诺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护理胜任力和工作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综合医院护士胜任力调查问卷、组织承诺量表和护士工作幸福感量表,于2019年3-6月,对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6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综合医院临床护士护理胜任力总分为(145.90±15.92)分,组织承诺总分为(71.97±8.19)分,工作幸福感总分为(92.34±11.52)分;护理胜任力总分与组织承诺总分呈正相关(r=0.389,P<0.01),护理胜任力总分与工作幸福感总分呈正相关(r=0.477,P<0.01),组织承诺总分与工作幸福感总分呈正相关(r=0.611,P<0.01),组织承诺在护理胜任力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为0.37,占总效应(0.52)的71.15%。结论 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相关培训,注重提升临床护士护理胜任力水平,并应注重改善医院工作环境,构建磁性医院,提升护士的组织承诺水平,以提高其工作幸福感,从而进一步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改善。
  • 罗欢, 邹树芳
    护理学报. 2020, 27(19): 58-61.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9.058
    摘要 ( 270 ) PDF全文 ( 39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纵向的预测因素。方法 以100例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目标人群,利用糖尿病心理痛苦量表、用药信念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对患者进行资料收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确诊后第1天的糖尿病心理痛苦、用药信念、家庭关怀度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1、3及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影响。结果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分情况在确诊后1、3、6个月分别是(6.5±1.9)、(5.6±1.7)、(4.9±1.3)分;服药依从性呈动态下降趋势(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心理痛苦程度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1、3、6个月后服药依从性情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用药信念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1、3、6个月后服药依从性情况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家庭关怀度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3、6个月后服药依从性情况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半年内服药依从性情况总体呈现动态下降的趋势,糖尿病心理痛苦、用药信念和家庭功能均可在早期预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情况。
  • 杨云芳, 佘东立, 貟蓓, 韩琳
    护理学报. 2020, 27(19): 62-66.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9.062
    摘要 ( 340 ) PDF全文 ( 40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护士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甘肃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53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资本问卷、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护士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采用AMOS 22.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介效应。结果 护士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工作冷漠感、个人成就感得分依次为(24.55±11.61)分、(7.11±6.24)分、(32.43±9.67)分,心理资本总分为(102.01±13.11)分,工作压力总分为(96.23±13.78)分;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385,-0.485,均P<0.01),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499,P<0.01);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33,P<0.01),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别为0.537、0.133。结论 护士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工作压力可以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影响职业倦怠。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提升心理资本,进而降低其职业倦怠水平。
  • 胡婷, 林艳
    护理学报. 2020, 27(19): 67-7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9.067
    摘要 ( 226 ) PDF全文 ( 27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拒绝器官捐献的潜在儿童供体父母的捐献态度,分析其拒绝捐献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17年6月—2020年4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妇儿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儿童急诊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监护室拒绝器官捐献的潜在儿童供体的父亲或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儿童供体父母的捐献态度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拒绝器官捐献的47例潜在儿童供体的父亲或母亲中,16例(34%)不能接受孩子的预后;33例(70%)认为患儿还有好转机会;16例(35%)认同“脑死亡即死亡”的观点;10例(21%)之前了解过器官捐献; 27例(57%)表示会因捐献孩子器官而愧疚;21例(45%)认为孩子的现状自己有过错;根据当地丧葬风俗,19例(40%)要带死者归家。潜在儿童供体父亲或母亲拒绝器官捐献原因的前3位为:担心手术会带来痛苦,不想孩子再受苦28例(60%);不想破坏孩子身体的完整性,想让孩子完完整整的离开26例(55%);当地丧葬风俗必须将死者身体完整带回去19例(40%)。结论 拒绝器官捐献的潜在儿童供体父母对患儿有较强烈的愧疚感,拒绝接受患儿预后不良;对脑死亡接受程度较低;器官捐献知晓率较低。其中,担心手术痛苦、不想破坏身体完整性、风俗习惯是潜在儿童供体父母拒绝捐献的主要原因。建议针对拒绝器官捐献原因,从哲学角度讨论生死观,加大对器官捐献和脑死亡的宣传,同时提高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的参与力度,以提高符合捐献标准的潜在供体捐献成功率。
  • 临床护理
  • 嵇艳, 丁亚萍, 许勤
    护理学报. 2020, 27(19): 71-7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9.071
    摘要 ( 515 ) PDF全文 ( 63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梳理护理专业精神的内涵,思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从教育学的进路,通过护理专业精神引领护理人才的培养。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阐述何为护理专业精神、护理专业精神如何引领护理人才培养。结果 护理专业精神包含抽象的精神层面和具体的专业行为。新冠肺炎疫情下,护理专业精神引领人才培养的路径:价值引领,涵养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特色培养,提升急诊、重症专科能力;短板补齐,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拓展创新,重视健康教育和传播能力。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下新时代护理专业精神内涵包括奉献、承诺、使命感等思想道德修养和重症照护、心理支持、人文关怀等知识能力素养。提示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强创新与合作,以护理专业精神引领护理人才培养。
  • 健康管理
  • 阎淑婷, 张广清, 滕中华, 白素芳
    护理学报. 2020, 27(19): 74-7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9.074
    摘要 ( 191 ) PDF全文 ( 24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赋能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92例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多中心非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组,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赋能教育,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6个月末的自护行为及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末2组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的自护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赋能教育能够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