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求发展,以服务铸品牌

护理学报 ›› 2020, Vol. 27 ›› Issue (9): 10-13.doi: 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9.010

• 护理教育 • 上一篇    下一篇

院校结合模式在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陈绍传1, 王鑫1, 孙蓉1, 廖书娟2, 高熙2, 白丽君3   

  1. 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2.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3.成都京东方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 收稿日期:2019-12-11 出版日期:2020-05-10 发布日期:2020-07-14
  • 通讯作者: 王鑫(1966-),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学历,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E-mail:1025174167@qq.com
  • 作者简介:陈绍传(1996-),男,四川成都人,本科学历,护师。
  • 基金资助:
    四川省护理科研课题(H19030)

Hospital-college Mode in Cultivation of Midwifery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HEN Shao-chuan1, WANG Xin1, SUN Rong1, LIAO Shu-juan2, GAO Xi2, BAI Li-jun3   

  • Received:2019-12-11 Online:2020-05-10 Published:2020-07-14

摘要: 目的 探讨院校结合模式培养高职助产专业人才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培养适应现代母婴保健事业发展需求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雅安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三年制专科助产专业2个班共80名学生分为对照组(39名)和观察组(41名),观察组采用院校结合模式培养,对照组以传统模式培养,采用中文版护生核心能力量表进行核心能力评估,并比较2组学生的助产学成绩、就业情况、教学模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核心能力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学生道德和责任维度、关心维度得分均靠前,但得分靠后的维度不同,观察组为批判性思维推理能力维度,对照组为一般临床技能维度;观察组临床生物医学维度、一般临床技能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助产学成绩、就业情况、教学模式满意度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校结合模式优势显著,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型高素质助产专业人才。

关键词: 院校结合模式, 助产专业, 人才培育, 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 

  • R47
[1] 徐鑫芬,费苗苗.中国助产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展望[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2-5.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7.01.001.
[2] 杨雯茜,王龙琼,安晓惠.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孕晚期综合干预对孕产妇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 33(13):24-27.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6.13.006.
[3] 刘晓黎,何国平,陈文俊,等.国外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 2016,13(11):873-877.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6.11.020.
[4] 潘靖菁,王惠珍,高钰琳.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报, 2017, 24(6):23-26.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6.023.
[5] 杨惠敏,马丽丽,陈志兰.混合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 2019,16(4):254-257.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9.04.003.
[6] 廖瑞雪,刘彦慧,王媛婕.中文版护生核心能力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2):172-174.DOI: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4.02.023.
[7] 高婧,吴小婉,李瑜.基础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与考核评价机制的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J]. 护理学报,2015,22(12):13-17.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2.009.
[8] 施燕禧,陈添玉,柯丽清,等.院校合作办学模式在助产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1):26-28.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7.21.013.
[9] 蔡鹏飞,陆翠,杨永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理论及策略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教育,2015(6):472-476.
[10] 李杰,李政霖,王傲云,等.导师制在医学本科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7):693-696.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17.07.011.
[11] 高正春,何军.高职助产专业"两结合+四模块"课程体系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6, 30(3):283-287.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3.008.
[12] 窦姗姗,白桦,顾晓乐,等.河南省助产工作现状及助产适宜技术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8,53(2):158-161.
[13] 李振霞,张晶.案例教学法在助产教学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6):1267-1271.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8.16.015.
[14] 宋薇,邓开玉,王桂敏. 助产学课程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的构建及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4):269-273.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7.04.007.
[15] 徐志芳,张莉芳,尤蔼.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重庆医学, 2018,47(29):115-117.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8.29.031.
[16] 梁燕,王君俏.新加坡护理专业高职教学特色案例研究[J].护理研究,2017, 31(15):1874-1876.
[17] 华嘉志,刘义成,姚荣中,等.基于"双证融通"导向的"3+2"高职护理教学改革[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4):556-558.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8.04.041.
[18] 张先庚,吴萍,付能荣.四位一体高职护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J].社区医学杂志, 2018, 16(15):1233-1235.
[19] 许莹,岑慧红,陈燕兰.校企合作下养老服务与护理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9,26(7):16-20.
[20] 林美珍,文希,贺海霞.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实践体会[J].护理学报, 2019,26(21):71-73.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1.071.
[21] 邓开玉,苑芯瑕,龚昱芳,等.行动导向教学在《高级助产学》实训课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 13(4):390-393.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14.04.018.
[22] 庞运夺,董昕,赵珊,等.综合模拟实验教学在助产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 16(3):354-357.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6.03.018.
[23] 张新平,陈俊国.中、美、英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比较研究与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 14(3):224-227.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15.03.003.
[1] 李婷婷, 刘丽萍. 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 2024, 31(6): 47-50.
[2] 俞静萱, 方芳, 杨伟英, 牟月燕. 物联网背景下手术室轮转护士行为回放式教学研究[J]. 护理学报, 2024, 31(23): 40-44.
[3] 周莹, 何平平, 王晓芬, 伍一媛, 王锦, 朱小芳, 姚臻帅, 喻锦昌.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护理研本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J]. 护理学报, 2024, 31(21): 17-21.
[4] 肖雅霖, 贾璐, 叶飞, 郭浩林, 李寒, 李雅璇, 张凡云, 刘艺, 李卫红. 19所高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2): 12-15.
[5] 范姜珊, 周厚秀, 赵戎蓉. 严肃游戏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热点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16): 27-32.
[6] 廖雨风, 牛耿, 罗群, 阮宏兵, 汪欢, 徐佳卿, 杜艳丽. BOPPPS联合情境模拟法在培养护生院感防控能力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24, 31(10): 17-20.
[7] 赵凌云, 陈思羽, 谢颖, 卢美秀, 黄梅芳, 戴小红. 脐带脱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研发与应用[J]. 护理学报, 2023, 30(7): 29-32.
[8] 刘蔚, 李育玲, 韩清华, 蔺彦丽.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实习护生同伴支持教育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3, 30(3): 16-19.
[9] 朱芬芬, 汪婷, 秦慷. 基于专家示范的高仿真模拟教学对高职院校护生临床判断能力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23, 30(24): 16-19.
[10] 蒲艾琳, 罗羽. 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教学现状与启示[J]. 护理学报, 2023, 30(23): 35-39.
[11] 梁小燕, 蒋维连, 李春健, 欧艳芳, 刘佳萍. 临床护士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促进及障碍因素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报, 2023, 30(2): 27-30.
[12] 黄茜莹, 张立力. 粤港澳大湾区护理本科人才合作培养的SWOT分析[J]. 护理学报, 2023, 30(16): 33-36.
[13] 黄伊, 李超凤, 陈丹, 孔祥麟, 范瑛瑛. 234名本科实习护生遭受护理教育欺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3, 30(14): 1-6.
[14] 李冬秀, 洪霞, 陈婷玉, 向月, 方凤贞.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 护理学报, 2023, 30(14): 24-27.
[15] 黄宇星, 刘宁, 黄婷. 基于核心能力构建适宜中低资源地区护理本科循证实践教学指标体系[J]. 护理学报, 2023, 30(13): 24-2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