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3-10
  

  • 全选
    |
    研究生园地
  • 尹霄朦, 胡波, 王薇, 姜园园, 莘秀芳, 朱秀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医学硕士研究生对导师的角色期望,为完善导师的角色行为,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应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现象学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某大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学、药学、基础医学专业16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医学硕士研究生对导师的角色期望包括4个方面:(1)导师学术水平期望;(2)导师学术指导期望;(3)导师人格魅力期望;(4)师生关系期望。结论 医学硕士研究生对导师总体评价较为积极,但期望与导师有更多交流,尤其渴望导师的人文关怀。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应认真履行其教育者职责,并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积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
  • 护理管理
  • 王英丽, 王惠珍, 张圣洁, 张海洋, 崔秋菊, 徐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兼职科研护士岗位在我院手术室的设置方法及取得的成果,为其他临床科室提供借鉴。方法 根据临床需求,在我科设置兼职科研护士岗位,每周2 d参加常规临床工作,3 d专职做科研工作,制定明确的准入标准、岗位职责、工作安排以及考核标准,以促进科室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结果 兼职科研护士岗位设置后,我院手术室文章发表数量、课题申报、获批专利等各方面成果都有显著提高。结论 兼职科研护士岗位的设置,有效利用了护理研究生的特长,充分调动了手术室护士的科研积极性,促进和保障了临床研究的质量,提升了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研究水平。
  • 丁寒琴, 侯彩兰, 何夏君, 黄秋玲, 王越亚
    护理学报. 2020, 27(5): 9-1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综合医院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新护士岗位胜任力考核评价指标,为制订综合医院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新护士岗位准入提供借鉴。方法 研究小组初拟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新护士准入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17名综合医院的精神科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94%,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1、0.947,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287、0.255、0.206(均P<0.05),最后形成了6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35项三级指标的考核评价指标。结论 综合医院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新护士岗位胜任力考核评价构建方法具科学性、可操作性,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各级指标专家咨询意见趋于一致,可用于综合医院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新护士岗位准入、培训效果、修订考核及培训计划的参考工具。
  • 文献研究
  • 周芬
    护理学报. 2020, 27(5): 14-1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归纳患者及公众参与的内涵,及其融入临床实践指南的意义和方法,以引起国内指南构建人员对其重视,并为国内患者及公众参与指南构建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分别对指南构建中患者及公众参与的内涵、意义、谁参与,何时参与以及如何参与几个方面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综述。结果 患者及公众参与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但国内较少关注到患者及公众参与指南的构建方法,国外则在关于“谁”、“何时”、“如何”参与的指导意见并未达成统一定论,其中程序的细化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方可解答。结论 患者及公众参与融入指南的文献已经存在一定数量,但还是一个新兴的国际研究热点,世界各地采用的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和较大的研究空间,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
  • 循证护理
  • 周士萍, 吴金球, 石慧, 肖思凡, 黄蓉, 程云
    护理学报. 2020, 27(5): 18-21.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冲洗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JBI循证保健中心的临床实践应用模式,通过基线审查、证据应用、证据应用后再审查三个阶段,比较应用证据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证据应用前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冲洗时间由(49.40±12.95)h缩短至(31.30±17.3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导尿管堵管发生率由13%下降至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满意度得分高于证据应用前(P<0.05)。证据应用后,护士对最佳证据的执行率得到提高。结论 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冲洗患者开展基于循证的最佳证据应用,可缩短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冲洗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持续质量改进。
  • 陈雯, 尹朱丹, 王赛男, 厉姝岑, 张雪芳
    护理学报. 2020, 27(5): 22-2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接纳与承诺疗法对慢性疼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BSCO、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全文数据库中接纳与承诺疗法对慢性疼痛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4月。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1 1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纳与承诺疗法组与对照组干预后当天的疼痛强度[SMD=-0.44,95%CI(-0.80,-0.09),P=0.01]、干预后当天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慢性疼痛接受度[WMD=11.97,95%CI(8.39,15.55),P<0.01]、[WMD=7.28,95%CI(2.53,12.03),P<0.01]、[WMD=8.89,95%CI(2.48,15.31),P<0.01]、干预后当天及干预后3个月疼痛功能障碍[SMD=-0.50,95%CI(-0.74,-0.25),P<0.01]、[SMD=-0.49,95%CI(-0.72,-0.26),P<0.01]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疼痛强度(>3个月)的长期疗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纳与承诺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强度、增加慢性疼痛接受度,减少相关疼痛功能障碍,但对于疼痛强度的远期疗效仍需开展更多研究予以验证。
  • 调查研究
  • 刘明慧, 覃惠英
    护理学报. 2020, 27(5): 28-3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肿瘤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护士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对广州市3家肿瘤专科医院工作的21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肿瘤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的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中共情满足、倦怠和二次创伤应激的原始分分别为(31.69±5.71)分、(26.87±4.32)分和(25.45±4.18)分,处于中高度共情满足水平、中高度倦怠水平和中高度二次创伤应激水平的肿瘤科护士分别占80.0%、77.7%和83.8%;肿瘤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60.00±14.21)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自我实现、是否愿意护理临终患者、护士层级/职务进入共情满足维度的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42.0%;自我实现、人际支持发展、是否愿意护理临终患者、所在医院是否有举办关于护士心理支持活动或讲座进入倦怠维度的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37.8%;自我实现进入二次创伤应激维度的回归方程(P<0.05),解释总变异的1.6%。结论 本组肿瘤科护士共情满足水平较高,共情疲劳水平也较高,总体专业生活品质有待提高;自我实现、是否愿意照顾临终患者、护士层级/职务是肿瘤科护士共情满足的影响因素,自我实现、人际支持发展、是否愿意护理临终患者、所在医院是否有举办关于护士心理支持活动或讲座是肿瘤科护士倦怠的影响因素,自我实现是肿瘤科护士二次创伤应激的影响因素。建议护理管理者关注肿瘤科护士的专业生活品质,及时识别改善可控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例如改革薪酬、晋升、进修等制度,建立积极、健康、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以及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价值观,促进护士自我实现和人际支持发展,进而保持良好的专业生活品质。
  • 杜娟, 许翠萍, 何从军, 章笑天, 翟静
    护理学报. 2020, 27(5): 35-3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儿科护士核心能力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3月抽取山东省济南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护士216名,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儿科护士核心能力调查表、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286.21±26.63)分,处于较高水平;相关分析显示,年龄、护龄、职称、职务、聘用形式、自我效能感与儿科护士核心能力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聘用形式、职称、自我效能感是儿科护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儿科护士核心能力总体得分较高,但仍需加强对专业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疾病及信息管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低职称护士、合同制护士;自我效能感对护士核心能力有正向影响,建议护理管理者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儿科护士自我效能感,以进一步提升其核心能力。
  • 李曼, 薛秀娟
    护理学报. 2020, 27(5): 39-41.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ICU护士进行危重患者肠内喂养时的障碍现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1月抽取山东省50家二级及以上医院的1 014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危重患者肠内喂养障碍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1 014名ICU护士的危重患者肠内喂养障碍得分为30.00(23.00,37.00)分;患者肠内营养的供给维度得分最高,12.00(9.00,16.00)分;“由于手术或其他操作而提前暂停肠内营养”条目得分最高,3.00(2.00,5.0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的ICU护士,其危重患者肠内喂养障碍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患者肠内喂养障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年龄40岁以上、工作年限>20年、副高及以上职称的ICU护士危重患者肠内喂养障碍得分最高。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肠内营养管理的相关培训,基于循证指南实施肠内营养管理,以保证患者营养支持。
  • 马新莉, 胡志琴
    护理学报. 2020, 27(5): 42-46.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感性悲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4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预感性悲伤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82例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182例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感性悲伤得分为(81.33±15.6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有无相似照顾经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程度、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社会支持是预感性悲伤进入回归方程(P<0.05),可解释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感性悲伤总变异的41.6%。结论 本组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感性悲伤处于中等水平,建议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有相似照顾经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程度较差的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根据主要照顾者特点实施针对性干预,引导其积极应对,避免消极应对,不断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从而降低其预感性悲伤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
  • 临床护理
  • 李迎春, 段燕, 杨利, 唐淑蓉, 廖磊, 龙晓秋, 何岳, 刘茜冉, 朱平
    护理学报. 2020, 27(5): 47-51.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护士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心理授权量表对四川省4家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定点医院的258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护士心理一致感总分为(45.21±10.92)分,心理授权得分(15.98±2.58)分。学历、自我效能和工作意义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护士心理一致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护士心理一致感处于低水平,建议护理管理者需注意临床护士学历结构的合理搭配,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机制,增强护士防治疫情的自信心和价值感,提高疫情防控与救治能力。
  • 梁瑞晨, 郑思琳, 曾梁楠, 李倩茜, 明霞, 杨昌美
    护理学报. 2020, 27(5): 52-5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智能云平台的居家培训方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储备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80名储备护士,前3批援助武汉的40名储备护士设为对照组,后面培训的40名储备护士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操作授课培训,干预组采用智能云平台的居家培训方式培训相关内容,比较2组理论、操作成绩、培训疲劳程度、培训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在理论和操作成绩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疲劳程度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培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智能云平台的居家培训方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储备护士培训中,能有效保证培训的质量,并且降低培训的疲劳感,减少群体培训交叉感染病毒的风险。
  • 明耀辉, 米元元, 聂涛, 向成林, 黄海燕, 袁世荧
    护理学报. 2020, 27(5): 55-59.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并结合科室现状,成立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小组,并制定了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体系,内容包括ICU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和管理措施、人力资源的调配、上岗前的防护培训、前线队伍的组建、特殊时期的人文关怀等方面。在执行防控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根据专家意见和不断更新的知识,以及效果反馈,对防控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优化。结果 本管理体系自执行以来,共开展线上培训16场,派出6个批次共60人次的前线队伍,组建了1个心理咨询小组,完成10人次的心理咨询,截止2月12日,ICU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之间未出现交叉感染。结论 通过科学构建和执行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完成对重症患者的救治和护理,同时保障了前线ICU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抗击疫情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
  • 张浦, 李锦, 李朝阳, 陈晨, 田超, 贾本涛
    护理学报. 2020, 27(5): 60-6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护理经验,以供临床借鉴。方法 我院2020年1月6日—2月27日在多学科协作下,对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实施ECMO治疗,加强呼吸管理,细化ECMO抗凝、管道安全等管理,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管理,给予营养支持、心理护理以及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等护理措施。结果 行ECMO辅助治疗的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均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其中3例治愈出院,2例成功撤机行支持治疗,2例仍在治疗,2例临床死亡。结论 ECMO辅助治疗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独特优势,结合患者自身传染性疾病的特点,谨遵医嘱,从呼吸支持、ECMO监测与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强化隔离和预防感染等方面入手,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结局。
  • 丁红, 陈旭素, 许立倩, 刘焕仪, 姜玉梅, 陈信芝, 吴岚, 唐娜, 黄莉, 叶丽, 杨洁, 何敏, 王雪莲, 陈静芝, 毛小燕, 冯惠东, 江丽萍, 谢祝斌, 卢春丽, 周曙, 廖长剑, 王佳, 温济金, 何婧, 李晓艳
    护理学报. 2020, 27(5): 64-6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麻醉护理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给予防控措施建议。方法 组织多名麻醉护理专家,根据国家级、省级发布的相关防控方案、指引,感染防控的相关标准,以及多家学会、医院的麻醉医疗和手术室防控策略与建议,结合麻醉护理工作特点,制定麻醉护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的建议。结果 制定出了新冠肺炎患者的麻醉护理防控工作建议专家共识,包含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在手术麻醉期间的麻醉护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麻醉护理工作的日常防护。结论 此新冠肺炎患者的麻醉护理防控工作建议专家共识,供省内外各地医院,麻醉护理同仁们参考。
  • 任卫红, 沈利汉, 赵妙玲, 周欢, 陈军华
    护理学报. 2020, 27(5): 68-71.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难点及对策。方法 2020年1月28日—2月23日,收治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存在护理评估、护理观察、护理操作、隔离防护院感4方面的护理难点,分别对应提出护理对策,包括评估体温、指尖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护理举措;记录液体平衡、中医中药的运用和用药观察等护理对策;吸痰、CRRT、ECMO等护理操作对策以及隔离防护对策。结果 12例患者经过治疗,1例出院,5例转出,1例死亡,5例正在治疗中,其中2例病情危重,3例治疗好转中。结论 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护理难点存在于各个护理环节,应区别于ICU其他疾病的危重症患者对待,做好细节护理和难点护理,以提高患者的救治率,促进康复。
  • 王刚, 王蕊, 张艳, 赵圣宝, 杨海朋, 李冉, 林辉, 魏丽丽
    护理学报. 2020, 27(5): 72-75.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立应急病房的组织管理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救治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护理部成立护理救援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合理搭配护理人力资源,建立应急病房,进行岗前及在岗培训,优化护士排班,为应急病房提供后勤和人力资源保障。成立特护小组,对所有确诊患者实行清单式护理评估,进行分阶段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同时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确保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杜绝发生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结果 建立应急病房后共收治2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救治有效率达100%;救治期间未发生1例护理差错、医院感染。结论 建立应急病房,规范区域管理,构建系统的护理应急预案,有助于加强风险管理,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快速修订各项制度和流程,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蔡忠香, 方婷, 范婧慧, 杨欣, 王雪芬, 鲜于云艳, 刘春英, 张美芳
    护理学报. 2020, 27(5): 76-7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5.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本院面临的护理管理应急问题及对策,总结经验。方法 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本院临床护理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运用危机护理中3S系统框架分析问题,探讨护理应急管理对策。结果 疫情期间的护理管理问题,包括护理人力资源受到冲击,防护物资资源稀缺,非隔离病区护理工作方式的挑战。对策有:建立应急机动护理人力资源队伍,应急培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护士心理压力;制定护理防护用品的应急预案,建立救援防护物资管理专账;设立综合缓冲区,改进非隔离病区护理工作方式。结论 通过优化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协调防控用品,改进工作流程,增强了应急情况下团队合作的能力和信息,提升了护理团队综合应急素质和水平,保证了防疫救治工作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