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9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22-12-25
  

  • 全选
    |
    研究生园地
  • 李进俊, 李牧玲, 刘月, 黄思敏, 卢慧琦, 涂锦怡, 贾淼, 周宏珍
    护理学报. 2022, 29(24): 1-5.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2.24.001
    摘要 ( 608 ) PDF全文 ( 45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探索共情能力在医学叙事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0—12月选取广州市3所医院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学叙事能力量表、杰弗逊共情量表和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AMOS 23.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561名护士医学叙事能力总分为(149.03±20.27)分,共情能力总分为(115.19±13.58)分,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93.71±17.43)分。本组护士医学叙事能力总分与共情能力总分呈正相关(r=0.487,P<0.01),医学叙事能力总分与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呈正相关(r=0.566,P<0.01),共情能力总分与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呈正相关(r=0.699,P<0.01)。共情能力在医学叙事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31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2.15%。结论 本组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在重视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共情能力的培养和评价,进而提高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
  • 护理管理
  • 徐泽俊, 敬洁, 李蓉, 高义, 曹静, 尹梓杨
    护理学报. 2022, 29(24): 6-9.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2.24.006
    摘要 ( 207 ) PDF全文 ( 19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护士创新行为激励策略,为护理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和专家小组讨论,拟定护士创新行为激励策略初稿,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函询征询专家意见,确立护士创新行为激励策略。结果 2轮咨询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0.90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67、0.173(P<0.001)。最终形成的护士创新行为激励策略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0项和三级指标45项。结论 构建的护士创新行为激励策略内容全面,研究过程科学、可靠,研究结果可为促进护士创新行为的护理管理实践提供借鉴依据。
  • 毛秀华, 林小丹, 贾铭芳, 姚卫光
    护理学报. 2022, 29(24): 10-1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2.24.010
    摘要 ( 242 ) PDF全文 ( 62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一带一路”沿线代表性国家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为深化沿线国家卫生健康合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秩和比法和集聚度综合评价8个代表性国家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结果 2017年,阿富汗、巴基斯坦护理人力资源位于相对较少档,印度尼西亚和匈牙利护理人力资源位于相对较多档;中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护理人力资源按地理面积与经济规模配置的公平性较好,俄罗斯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人口过剩,匈牙利护理人力资源按经济规模配置的公平性欠佳,阿富汗、巴基斯坦、埃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差且配置不足。结论 “一带一路”沿线代表性国家护理人力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各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差异显著且公平性有待提高。应注重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开展卫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标准,促进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 陈娟, 林美珍, 丁美祝, 胡燕娇, 胡佩欣, 李薇薇, 杨友友
    护理学报. 2022, 29(24): 14-1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2.24.014
    摘要 ( 794 ) PDF全文 ( 70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体系建设及实践效果,为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通过建立“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模式体系及平台,组建“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团队,为我院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出院人群提供护理服务,并对整个护理流程进行规范及评价。结果 2019年11月—2021年5月,成功开展“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100例,其中尿管护理29例,鼻胃管护理16例,伤口、糖尿病足及压疮护理19例、造瘘口护理6例,实施中医特色外治技术的患者共有30例(居家中医康复24例,中风居家康复护理4例,肺功能居家康复2例),服务内容除常规平台下单服务项目外,还以居家服务包内容为基础,实施居家中医调护方案,期间无医疗纠纷和突发状况的发生,患者满意率100%。结论 发挥“互联网+中医护理”的优势,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良好的护理服务模式体系,让中医护理走进社区及家庭,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 文献研究
  • 毛欣楠, 徐林燕, 赵磊, 许丽娟
    护理学报. 2022, 29(24): 18-21.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2.24.018
    摘要 ( 306 ) PDF全文 ( 23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医院衰弱风险评分在老年住院患者不良结局预测进行综述,为改善老年住院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关于医院衰弱风险的相关文献,从医院衰弱风险评分工具的开发、应用现状及对未来使用进行总结、展望。结果 医院衰弱风险评分可以评估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工具,更有效帮助医护人员预测老年住院患者的死亡率、住院延长率、术后不良事件及总住院费用等结局。结论 根据我国老年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引进医院衰弱风险评分,结合临床基础数据,提高预测效能,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 邹婧杰, 王云翠, 覃四琪
    护理学报. 2022, 29(24): 22-26.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2.24.022
    摘要 ( 287 ) PDF全文 ( 84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文献回顾国内外本科老年护理人才胜任力培养现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为我国本科老年护理人才胜任力培养提供借鉴。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国外培养标准、课程设置特点、基于胜任力概念维度的培养方案及对我国本科老年护理人才胜任力培养的启示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 国外针对老年护理的特殊性制定了全国官方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基于胜任力概念维度,有明确培养导向,并将胜任力贯穿整个老年护理教育全过程。而国内缺乏相应课程指南及胜任力标准,培养导向尚未统一,缺乏胜任力态度及个人特质维度的培养方案。结论 可通过借鉴国外培养的经验,完善我国本科老年护理人才胜任力培养体系,促进我国养老护理事业发展。
  • 田雨同, 张艳, 许冰, 鹿艺馨, 高梦珂, 李晓华, 高月, 刘莉, 赵婷
    护理学报. 2022, 29(24): 27-31.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2.24.027
    摘要 ( 448 ) PDF全文 ( 40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全面综述国外针对老年人的智慧整合照护模式,以期为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外文献及项目注册网站,总结归纳国外老年智慧整合照护模式的运行现况。结果 本研究共综述了7种老年智慧整合照护模式,从中提炼出了单一切入点、老年综合评估、个性化护理计划、跨学科病例会议、协调护理、病例管理、患者赋权7项核心要素,实践运行可有效满足供需双方需求,但在需求方、供给方、技术和系统层面仍存在较多阻碍因素。结论 国外老年智慧整合照护模式发展已相对成熟,中国可从中借鉴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养老福利供给特点,构建本土化智慧整合照护模式。
  • 杨奕婷, 彭凌
    护理学报. 2022, 29(24): 32-3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2.24.032
    摘要 ( 276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对国内外老年痴呆症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发展现状,以期为提升我国的老年痴呆症延续护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国内外老年痴呆症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不同层级的工作内容、层级间运营机制和研究产业发展等进行综述。结果 国外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较为成熟,各层级机构环节人员配置及工作内容较为具体,有丰富的平台和产业建设。国内专业医疗机构与社区链接不足,照护机构照护质量欠佳,社区和居家照护专业人才匮乏,尚未建立跨学科照护团队,相关研究开展和平台建设逐步发展,有提升空间。结论 老年痴呆症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应进一步完善老年痴呆症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分层管理和职责分工,提高科学研究质量和促进产业信息化发展。
  • 循证护理
  • 唐帆, 李亚玲, 罗曼月, 王兆北, 黎张双子, 蔡鹏
    护理学报. 2022, 29(24): 38-4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2.24.038
    摘要 ( 172 ) PDF全文 ( 25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整合及评价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内吸引的证据,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UpToDate、BMJ、Cochrane Library、JBI、NGC、NICE、RNAO、CINAHL、PubMed、EMbase、Scopus、万方、中国知网、美国呼吸治疗协会及欧洲呼吸学会官方网站。由2名经过专业循证培训的评价员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并结合专家意见形成证据总结。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指南4篇、推荐实践1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4篇,共汇总了吸引指征、吸引准备、吸引实施、吸引整理及非常规性操作5个维度共20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气道内吸引规范化操作提供了循证依据,旨在提升新生儿气道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 侯香传, 伍艳婷, 周凯琪, 莫怡坚, 黄丽香, 刘伊莎
    护理学报. 2022, 29(24): 43-4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2.24.043
    摘要 ( 395 ) PDF全文 ( 26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提高痰标本合格率方案的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遵循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包含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证据应用实践变革及证据应用后效果再审查3个阶段。将最佳证据转化成 11条审查指标,应用于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痰标本合格率。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护士对最佳证据的知晓率、执行率以及痰标本的合格率。结果 证据应用后,护士对痰标本留取相关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均得到明显提高(P<0.001)。11 项审查指标中,除指标9在证据应用前执行率已为100%,指标4改善不明显,结合收治患者群体目前的现状经专家讨论删除外,其余指标证据应用后的执行率均显著高于证据应前(P<0.001)。结论 将基于循证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能明显提高护士对提高痰标本合格率的各项证据的知晓率、执行率,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痰标本的合格率,为医生提供用药指导,缩短住院时间。
  • 调查研究
  • 凌培, 朱雪娇, 倪珂, 祝泽星, 章琳
    护理学报. 2022, 29(24): 49-5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2.24.049
    摘要 ( 358 ) PDF全文 ( 84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汉化代际沟通感知量表,并检验其在社区老年人与年轻人中的信效度。方法 基于翻译-回译模型翻译原量表,进行跨文化调适与预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杭州市的老年人和年轻人共552名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等对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进行检验。结果 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共32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7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190%,且验证性因子分析各项拟合指数均达标;内容效度指数为0.990。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29~0.966,重测信度为0.886~0.919。结论 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有效评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代际沟通感知情况。
  • 黄晓琳, 陈冬兰, 王毅, 杨玉颖
    护理学报. 2022, 29(24): 55-5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2.24.055
    摘要 ( 179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青年鼻咽癌患者疾病感知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中青年鼻咽癌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促进其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438例中青年鼻咽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选用中青年鼻咽癌患者一般资料、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及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438例中青年鼻咽癌患者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量表得分为(52.58±7.39)分,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青年鼻咽癌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疾病分期、患病时间、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感受负担为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中青年鼻咽癌患者疾病感知为中高水平,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疾病分期越高、患病时间越长、生活质量水平越低以及自我感受负担越重的中青年鼻咽癌患者,医护人员应当引起重视,采用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其疾病感知情况,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抗疾病。
  • 赵佳, 曹永军, 位淑梅, 邸丽双, 胡祥芹, 刘淑霞
    护理学报. 2022, 29(24): 59-6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2.24.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天津市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8—10月选取天津市23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261名助产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261名助产士的核心胜任力总均分为(4.26±0.57)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自我效能、韧性、参与教学工作、生育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48.9%。结论 261名助产士核心胜任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我效能、韧性、参与教学工作、生育是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医院管理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利用心理资本可干预的特点,强化助产士的自我效能与韧性水平,从而提高助产士队伍的核心胜任力。
  • 临床护理-内科护理
  • 冯宪凌, 白杨, 古钰君
    护理学报. 2022, 29(24): 64-6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2.24.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国际儿童癌症晚期效应指南协调小组发布的《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癌症幸存者癌因性疲乏监测建议》进行解读,旨在为国内临床医护工作者监测并改善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癌症幸存者的癌因性疲乏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癌症幸存者癌因性疲乏监测建议》及相关领域文献的阅读,对其进行解读。结果 《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癌症幸存者癌因性疲乏监测建议》主要包括监测的人群、监测的时间、监测的频率、监测的方式以及发现异常如何进行有效干预5个方面。结论 我国对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癌症幸存者的癌因性疲乏关注不足,应重视这一人群的疲乏状况。未来可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癌症幸存者的癌因性疲乏预防、监测和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护理创新
  • 李培芳, 丁建萍, 张红燕, 吴云辉, 徐艳丽
    护理学报. 2022, 29(24): 68-7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2.24.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作人体感应视频播放器,提高个人防护用品脱卸的规范率。方法 选取2021年6-12月在我院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80名,按照人体感应视频播放器研制出来的时间前后进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工作人员按照上墙的纸质流程操作脱个人防护用品,观察组工作人员跟着人体感应视频播放器视频按顺序和要求操作脱个人防护用品,评价脱个人防护用品规范率。结果 观察组第1次脱个人防护用品的规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人体感应视频播放器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体感应视频播放器可提高我院发热门诊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脱卸的正确性,减轻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值得隔离病房、方舱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