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0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23-08-10
  

  • 全选
    |
    研究生园地
  • 王若仙, 何斌, 王玉环, 刘柯汝, 唐雪婷, 赵淑华, 魏杉杉
    护理学报. 2023, 30(15): 1-5.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15.001
    摘要 ( 140 ) PDF全文 ( 10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感知偏差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2年4-6月分层随机抽取石河子市8个社区499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感知偏差相关问卷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感知偏差的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老年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感知无偏差占47.7%,有偏差占52.3%。年龄(OR=1.361,P=0.018)、文化程度(OR=5.364,P<0.001)、老年人骨质疏松相关的知识(OR=0.862,P<0.001)、社区护士骨质疏松健康教育能力(OR=0.685,P<0.001)和有无骨科医生义诊(OR=1.756,P=0.011)是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感知偏差的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老年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感知存在偏差,年龄、文化程度、老年人骨质疏松相关的知识、社区护士骨质疏松健康教育能力和有无骨科医生义诊是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感知偏差的影响因素。社区护理人员应关注高龄、文化程度低、骨质疏松知识水平低和未接受骨科医生义诊的老年人,通过提升社区护士骨质疏松健康教育能力,纠正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感知偏差,促进其骨折预防行为。
  • 孙丽, 黄家丽, 胡成文, 顾道琴, 韦琦, 方敏, 刘群慧, 许宝惠
    护理学报. 2023, 30(15): 6-1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15.006
    摘要 ( 175 ) PDF全文 ( 58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文化敏感性框架,构建儿童肿瘤患者安宁疗护方案,为开展儿童肿瘤患者安宁疗护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内容分析法,初步拟订基于文化敏感性框架的肿瘤患儿安宁疗护方案草案,选取20名专家开展2轮专家函询,进一步修订形成基于文化敏感性框架的肿瘤患儿安宁疗护方案终稿。结果 第2轮专家函询专家判断依据、专家熟悉程度、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5、0.89、0.93。肿瘤患儿安宁疗护方案最终版包括5个一级指标(共同决策,症状管理,儿童安宁疗护教育,照顾者支持性照护,连续护理),17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各条目重要性评分均>3.5分,变异系数为0~0.20,专家肯德尔和谐系数(W)为0.093(P<0.001)。结论 基于文化敏感性框架的肿瘤患儿安宁疗护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临床意义,充分尊重患儿和家属的多元文化,能够为肿瘤患儿安宁疗护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 蔡倩, 罗雯, 孙欣鑫, 陈荣, 宋慧子, 蔡业鹏, 张漪然, 廖月霞
    护理学报. 2023, 30(15): 11-15.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15.011
    摘要 ( 148 ) PDF全文 ( 59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汉化进食自我调节问卷,并检验其在中国学龄前儿童中的信效度。方法 向原作者获取问卷授权后,遵循Brislin翻译指南对问卷进行汉化,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进行跨文化调适,并在江苏省仪征市2所幼儿园553名学龄前儿童中进行信效度评价。结果 中文版进食自我调节问卷包含两个维度,9个条目,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2.170%。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各指标达标,模型拟合良好;中文版进食自我调节问卷不饥饿进食维度与儿童饮食行为问卷的食物反应维度呈正相关(r=0.414,P<0.001),进食补偿维度与饱食反应维度分呈正相关(r=0.571,P<0.001)。中文版儿童进食自我调节问卷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83,总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59,分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为0.675、0.755。结论 中文版儿童进食自我调节问卷在学龄前儿童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学龄前儿童进食自我调节能力的评估工具。
  • 彭仁梅, 钱荣, 李亚军, 段缓, 陈莲芳, 刘玉文
    护理学报. 2023, 30(15): 16-2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15.016
    摘要 ( 198 ) PDF全文 ( 58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并验证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便利选取蚌埠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ICU住院治疗并成功转出的5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训练集363例和验证集155例。采用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调查表进行因素的收集,在转出ICU后1个月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随访,根据随访的结果分为非睡眠障碍组和睡眠障碍组。采用Logistic回归确定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软件建立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C指数和calibration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力。结果 纳入了9个预测因子进入模型,即入住ICU总时间、APACHE II评分、Charlson共病指数评分、气管切开、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ICU内发生感染、转出ICU时侵入性管路数量。内部验证C指数为0.926(95%CI:0.898~0.953),外部验证C指数为0.930(95%CI:0.889~0.972),校准图结果显示均良好。结论 ICU转出患者睡眠障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较好,可用于筛查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高风险人群。
  • 花芸, 王雯沁, 刘志梅, 冯国和, 杜沫晗
    护理学报. 2023, 30(15): 23-2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15.023
    摘要 ( 261 ) PDF全文 ( 57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PICC置管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以支持性照护需求理论框架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以及预调查形成量表的初稿。选取浙江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置管癌症患者277例进行调查,测定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最终形成的PICC置管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包括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精神需求、信息需求、社会需求、实际需求6个维度,共29个条目。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931,各条目的内容效度为0.875~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6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8.194%;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量表因素结构稳定。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6,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在0.716~0.903,量表的折半系数为0.778,各维度折半系数在0.716~0.915。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SCNS-SF34)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 形成的PICC置管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可用于PICC置管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评估。
  • 护理教育
  • 胡洁蔓, 缪雪怡, 蒋小曼, 唐楚蕾, 许勤
    护理学报. 2023, 30(15): 29-3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15.029
    摘要 ( 156 ) PDF全文 ( 37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社区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层肿瘤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查阅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体系构建,采用层次分析法明确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共邀请27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61,2轮函询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27~0.296和0.146~0.339(P<0.001),最终形成包含6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56项三级指标的社区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社区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可为未来社区肿瘤专科护士培养、考核和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 张索飞, 罗羽
    护理学报. 2023, 30(15): 33-3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15.033
    摘要 ( 156 ) PDF全文 ( 57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护理硕士研究生跨校课程建设的SWOT分析,总结形成SWOT矩阵策略图,为下一步护理硕士研究生跨校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和策略研究。结果 SWOT因素分析得出基于虚拟教研室的跨校课程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要素,SWOT矩阵分析提出跨校课程建设的四大策略。结论 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护理硕士研究生跨校课程建设应积极响应国家数字教育战略部署,瞄准护理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结合SWOT分析矩阵策略,有目标、有目的推进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护理研究生跨校课程建设,推进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数字化发展进程。
  • 护理管理
  • 杨青, 汪艳, 罗迎霞, 朱艳
    护理学报. 2023, 30(15): 38-4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15.038
    摘要 ( 225 ) PDF全文 ( 58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高级护理实践案例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高级实践护士角色的有效性进行直观、量化评价,为进一步完善高级实践护士的培训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文献分析法,基于护理程序理论初步拟定高级护理实践案例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高级护理实践案例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共进行3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3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17;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9、0.164、0.172(P<0.001)。最终形成的高级护理实践案例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高级护理实践案例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高级护理实践质量、查找APN核心能力薄弱环节、改善护理质量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 文献研究
  • 杨靖宇, 唐起岚, 程仪
    护理学报. 2023, 30(15): 43-4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15.043
    摘要 ( 275 ) PDF全文 ( 102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国内外短视频辅助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的应用现状,以供深入临床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从常用理论、内容、形式、干预效果、评价工具等方面就短视频辅助健康教育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结果 短视频具有多种优势,并与多媒体认知学习理论、镜像神经元理论等常用理论相结合;在临床健康教育中应用广泛,呈现形式多样,并在知识技能提升、并发症防治、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评价工具不一,尚缺少特有的质量评价工具,且其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验证、评估。结论 短视频在公众当中普及,短视频辅助临床健康教育成为研究热点,在知识技能提升、并发症防治、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我国短视频传播特点,可为短视频在临床健康教育应用提供参考。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受众需求和长期效果、优化应用策略,促使短视频在临床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 贾宇哲, 黄淑婷, 张广清
    护理学报. 2023, 30(15): 48-51.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15.048
    摘要 ( 226 ) PDF全文 ( 49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预期性悲伤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为减轻家庭照护者预期性悲伤干预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文献研究法、滚雪球法检索国内外相关干预文献,系统总结并分析干预选取的研究对象、干预方法和结局指标。结果 目前研究对象主要为晚期癌症患者的家庭照护者,主要为消化道肿瘤和乳腺肿瘤患者的配偶;干预方法主要为家庭尊严疗法、个体怀旧疗法、叙事疗法等,结局指标包括预期性悲伤量表、积极感受量表、生活质量等量性结局指标,和干预前后的心理感受、社会关系等质性结局指标。结论 目前,国内针对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预期性悲伤的干预研究较少,干预方法过于单一,结局指标较为片面,需要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符合我国文化的预期性悲伤的干预方案。
  • 循证护理
  • 张玉敏, 刘于, 汪秧秧, 张惠荣, 周敏
    护理学报. 2023, 30(15): 52-5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15.052
    摘要 ( 122 ) PDF全文 ( 32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整合全喉切除术患者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 计算机检索PsyclNFO、Scopus、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Cochrane library、Embase、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搜索从建库至2022年9月13日有关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内心感受及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对提取结果使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归纳整合。结果 共纳入13篇论文,提取45个研究结果,将相似结果归纳总结成7个新的类别,并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全喉切除术患者面临多重转变的身心感受,包括3个类别:躯体功能障碍、负性情绪体验突出、打破家庭社会生活常态。整合结果2:全喉切除术患者的需求,包括2个类别: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社会支持的需求。整合结果3:全喉切除术患者的调适,包括2个类别:不同策略应对多重转变、适应新常态,重建有意义的生活。结论 全喉切除术患者面临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维度的困难与挑战,需要家庭和医务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生活体验、需求与调适,帮助其实现生活重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张洁苹, 项丹玉, 高雯霞, 缪园, 王嵌, 杭琳
    护理学报. 2023, 30(15): 58-6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15.058
    摘要 ( 191 ) PDF全文 ( 59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索、评价、整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液体管理最佳证据。方法 依据PIPOST模式,按照“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关于加速康复理念下肺切除手术围手术期液体管理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Meta分析等。由4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并汇总。结果 最终纳入14篇文献,包括4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2篇Meta分析,从液体治疗策略、术前液体治疗、术中液体治疗、术后液体治疗、复苏性液体治疗、评估与监测6个方面汇总17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从6个方面总结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液体管理最佳证据17条,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护士实施液体管理与护理。
  • 调查研究
  • 黄修妤, 苏汐锡, 郑晓燕, 王荣娜, 刘黄菊, 郭语籁, 高骥
    护理学报. 2023, 30(15): 64-6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15.064
    摘要 ( 162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疼痛自我效能在口腔癌术前患者经验性回避与疼痛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住院的206例口腔癌术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接纳与行动问卷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进行调查,构建并检验中介模型。结果 口腔癌术前患者经验性回避总分、疼痛自我效能总分和疼痛得分分别为(22.86±9.12)分、(40.79±13.63)分、(4.23±1.94)分。经验性回避对疼痛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034,P=0.042),经验性回避对疼痛自我效能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β=-0.884,P<0.001),疼痛自我效能对疼痛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β=-0.049,P<0.001),疼痛自我效能在经验性回避与疼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55.84%。结论 口腔癌术前患者疼痛处于中等水平,经验性回避总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疼痛自我效能总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经验性回避和疼痛自我效能与患者疼痛密切相关。建议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不要刻意压抑或逃避疼痛,并重视患者疼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以促进疼痛缓解。
  • 王贝贝, 段思雨, 冉明, 孙瑶, 李萍
    护理学报. 2023, 30(15): 69-7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15.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3月选取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5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资源问卷和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总分为(88.97±10.47)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合并其他疾病数量、脑卒中患病时间、慢性病资源利用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28.0%。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水平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文化程度、合并其他疾病数量、脑卒中患病时间及慢性病资源利用是其复发风险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除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技术和情感支持之外,还可以拓宽媒体政策、组织机构等方面社会资源,提高患者复发风险感知准确性。
  • 心理卫生
  • 吴曼, 孙雪芹, 邱振良, 周健坤, 陶文言
    护理学报. 2023, 30(15): 74-7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15.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基于PERMA(positive emotion,engagement,relationships,meaning,and accomplishment)模式的在线积极心理干预对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健康、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习参与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校196名21级护理专业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96名)和对照组(10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定期开展公益讲座和及时的心理疏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14 d的在线积极心理干预。干预前、后,使用积极心理健康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学习参与度量表进行测量,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心理健康、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习参与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积极心理健康、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习参与度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PERMA模式的在线积极心理干预,对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