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3-15
  

  • 全选
    |
    研究生园地
  • 汪云云, 谢小华, 潘璐, 张剑, 邓丽萍, 熊小云, 马家惠, 肖静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WORSEN评分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方便采样方法,回顾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7年12月4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中2014年1月—2016年12月份300例患者构成验证组1,2017年1—12月102例患者构成验证组2。入院24 h内对患者进行国立卫生院卒中研究量表评分,并采用WORSEN评分,对患者入院首次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统计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根据受试者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判断其预测病情恶化的效能。结果 WORSEN评分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呈正相关(r=0.424,P<0.001),评分越高,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概率越大;2组患者中评分在0~7分,当WORSEN评分=3时,约登指数最大,是预测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最佳界值;验证组1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710~0.845),灵敏度68.0%,特异度76.8%,准确度75.3%,阳性预测值37.0%,阴性预测值92.3%,与验证组2拟合度较好(χ2=7.000,P=0.321)。结论 WORSEN评分能较好预测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概率,可以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的评估工具。
  • 护理教育
  • 龚岚, 陈烨, 邹凤鹏, 崔红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5名护生按班级分为观察组57名,对照组58名。观察组进行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比较2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课程成绩、自主学习能力。结果 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课程成绩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高。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提高护生自学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 护理管理
  • 张伟, 朱虹, 徐静, 傅宇彤, 任美芳
    护理学报. 2019, 26(5): 10-1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构建护士照护患肿瘤的临终患者应有的临终关怀能力框架,为护理专业教育及临床继续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所综合医院的肿瘤科内29名医务人员、患肿瘤的临终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法对其进行面对面的半结构式访谈,并应用 Nvivo 11软件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最终确立基于“满足需求”的肿瘤科护士临终关怀能力框架,7项一级要素、16项二级要素。结论 以满足需求为基础的肿瘤科护士临终关怀能力框架由临终关怀知识、交流能力、教育能力、支持性照护、自我发展、个人特质、人际关系7个维度构成。
  • 文献研究
  • 陈俊杉, 余金甜, 赵思雨, 张爱琴
    护理学报. 2019, 26(5): 15-19.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为我国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发展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拟从风险预测模型概述、国内外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应用及不足之处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国外常用的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为谵妄预测模型(PRE-DELIRIC模型)及早期谵妄预测模型(E-PRE-DELIRIC模型);而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4位学者于2017年成功构建了适用于ICU患者的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结论 现有的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在有效识别、筛查ICU谵妄的高危人群方面具有良好的效能。我国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医护人员可在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慎重选择已有的风险预测模型用于临床实践。也可通过开展前瞻性、大样本的原始研究,构建一个本土的高质量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
  • 王潇, 段培蓓, 夏超, 王阿芹
    护理学报. 2019, 26(5): 20-2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外癌症症状群亚组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中进行检索,收集自建库至2018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有关癌症症状群亚组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6篇,发文量从2009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其中1篇国内文献,其余为国外文献,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各8篇。当前的症状群亚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1)纳入分析的症状群内症状数目3~13个,以疼痛-疲乏-睡眠障碍-抑郁症状群为主,每篇文献探索到的症状群亚组数量2~6个。(2)基于不同依据进行特定症状群亚组分析;(3)症状群各亚组患者在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上的差异;(4)症状群亚组与分子水平(炎症因子、炎症基因等)的关系。结论 近几年癌症症状群亚组研究已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但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研究方法不统一等问题。需开展高质量的症状群亚组识别研究,使纳入人群更加具体、方法更趋科学统一,并关注癌症症状群亚组对患者结局的影响以及症状群发生的机制,从而促进未来临床实践中癌症症状群的管理。
  • 循证护理
  • 卜凡莉, 梁枫, 王珂, 黄骞, 彭南海
    护理学报. 2019, 26(5): 25-29.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再评价对ICU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及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胃残留量监测及合理的阈值设置进行探讨,为护理人员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4月,检索ICU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留量监测的相关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采用AMSTAR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7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质量整体不高。是否监测胃残留量对于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ICU住院时间及ICU患者死亡率等并无影响;不常规监测胃残留量,患者的喂养不耐受及肠内营养中断减少;高胃残留量阈值(胃残留量阈值≥250 mL与胃残留量阈值<250 mL比较)可以明显增加肠内营养摄入量。结论 纳入研究的整体质量不高,结局指标的证据以低质量为主,ICU行肠内营养支持监测胃残留量的必要性不大,但合理的胃残留量阈值设置会使患者获益。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限制,尚需更高质量的研究证实该结论的可靠性。
  • 黄培培, 史平, 米元元, 张琼, 吴白女, 杨喜群, 鲍映雪, 陈肖敏
    护理学报. 2019, 26(5): 30-3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肝肿瘤患者术中非计划性低体温的最佳实践方案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John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转化模式为理论框架,将最佳证据结合研究者所在临床环境,制定肝肿瘤患者术中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审查标准,在手术室开展质量审查;采用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护理人员对于最佳证据的知晓情况及执行情况。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肝肿瘤患者在麻醉30 min、麻醉60 min、麻醉90 min以及麻醉120 min的体温均较前有所好转(P<0.05),血红蛋白质值较证据应用前升高(P<0.05),护士对于最佳证据的知晓率和执行率明显高于证据应用前。结论 通过制定和应用最佳实践方案,可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促进护理持续质量改进。
  • 调查研究
  • 史润泽, 郝云霞, 范秀云, 张淑艳, 李峥, 康晓凤
    护理学报. 2019, 26(5): 35-4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符合中国医疗背景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患者决策辅助工具,为其决策制定提供解决思路,以期促进医患共同决策发展。方法 在Ottawa决策支持框架理论指导下,通过文献分析形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初版;经12名心律失常领域专家的2轮咨询,形成该工具修订版;已安装患者及家属对该工具接受度评估调试,修订形成工具终版。结果 基于证据整合形成工具初版包括6项一级指标、38项二级指标;2轮专家函询权威程度为0.91,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154,0.161,专家评审权威可靠;工具接受度测试显示该工具具有可接受性和实用性;最终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包含7项一级指标:决策阶段评估、信息提供、利弊分析、价值澄清、支持系统、决策倾向性、决策确认,及41项二级指标。结论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实现了最佳临床证据和患者价值取向统一,为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决策困难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 胡哲, 赵益, 杨阳, 雷丹丹
    护理学报. 2019, 26(5): 41-4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沉浸感、工作满意度的现状,探讨两者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2018年5月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工作沉浸体验问卷和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213名护士的工作沉浸感总分为(120.62±4.90)分,护士工作满意度总分为(120.43±3.21)分,护士工作沉浸感与工作满意度呈一定正相关(r=0.395,P<0.001)。结论 本组护士沉浸体验和护士工作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护士工作沉浸感与工作满意度呈一定正相关。护理管理者应充分认识护士工作沉浸感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 临床护理
  • 望运丹, 王伟仙, 胡德英, 谭蓉
    护理学报. 2019, 26(5): 45-5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住院患者自杀的状况,分析住院患者自杀的特征,从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方面提出住院患者自杀的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主院区病案科2008年11月—2018年9月45例关于住院自杀患者的完整病历。结果 45例住院自杀患者中,女性25例(56%),45~60岁20例(4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7例(60%);已婚40例(90%);父母一方去世或者双方已故者36例(80%);无业34例(76%);住院天数≤7 d 21例(47%);住院总次数≥3次30例(67%);癌症及慢性病33例(73%);住院期间有手术者14例(31%);住院期间有病重通知书10例(22%);住院期间精神状况差23例(51%),住院期间饮食状况差20例(44%),住院期间睡眠状况差27例(60%);春夏季自杀28例(62%);2:00-6:00时间段自杀患者占17例(38%);跳楼自杀患者27例(60%),其中21例(81%)患者跳楼自杀死亡;自杀结局中患者死亡占26例(58%)。结论 预防对策包括:管理者关注自杀高危人群,做好环境安全管理,培训心理护士;医护人员评估科室环境安全,进行安全告知、保护性观察和有效沟通;患者家属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保持警惕等。
  • 闵小彦, 郑晓倩, 黄凡, 蔡薇薇
    护理学报. 2019, 26(5): 51-5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双套管灌洗联合造口袋低负压吸引对预防ICU大便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大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对照1组采用造口袋方法,对照2组采用导管引流联合造口袋法,观察组采用双套管灌洗联合造口袋低负压吸引方法。比较3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对照1组发生失禁性皮炎13例(33%),对照2组9例(23%),观察组4例(10%),3组ICU大便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进一步采用卡方分割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P<0.016)。结论 双套管灌洗联合造口袋低负压吸引应用于ICU大便失禁性患者,可有效预防大便失禁性皮炎的发生。
  • 沈敏, 郑雅宁, 张竑, 吴瑜玲
    护理学报. 2019, 26(5): 54-5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生物养育法联合317护APP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我院产科病房住院的117名产妇,应用生物养育法联合317护APP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评估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娩后24 h内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产后3 d乳汁淤积引起乳房硬度情况、产后6周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产后0~6个月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首次母乳喂养得分≥8分有106名,即首次母乳喂养成功人数占90.6%。分娩后24 h内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6~12次有104名(占88.9%);产后3 d发生乳汁淤积致乳房硬度为I度的产妇有95 名(占81.2%)。产后6周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7.4%)优于医院满意度达标率(90%)。本组产妇产后1周、6周、4个月及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8.9%、81.2%、72.6%、59.8%。结论 生物养育法联合317护APP可提高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改善产后24 h新生儿有效吸吮,减轻产后乳汁淤积发生,提高了母婴护理服务满意度,有效地促成纯母乳喂养行为。
  • 杜红娣, 刘彩云, 刘晓萱, 王琳琳, 李莹, 霍晓鹏
    护理学报. 2019, 26(5): 59-6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干预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48例,实施基于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干预方法12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分别评估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干预前、实施干预6个月末及干预12个月末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干预6个月末及12个月末的认知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干预6个月末及12个月末的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干预方法有助于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傅双, 王巧桂, 芮琳
    护理学报. 2019, 26(5): 63-65.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视频喉镜辅助胃癌患者术中置入鼻肠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9月在我院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鼻盲探下置入鼻肠管,观察组采用视频喉镜辅助鼻肠管置入方法。比较2组患者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鼻腔出血发生率及术后当天咽喉疼痛程度。结果 2组患者鼻肠管的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鼻肠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鼻腔出血发生率、术后当天咽喉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中置入鼻肠管采用视频喉镜辅助,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鼻腔出血发生,减轻咽喉疼痛程度。
  • 许建芬, 陈正香, 葛兆霞
    护理学报. 2019, 26(5): 66-6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旋腕运动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的240例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旋腕运动,比较2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旋腕运动能加快肱二头肌静脉血回流速度,能显著降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患者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心理卫生
  • 韩未来, 胡雨晴, 谭婷, 罗运, 王冬华
    护理学报. 2019, 26(5): 69-71.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二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教练型领导、组织支持感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常德市18所二级甲等医院202名临床护士长,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教练型领导量表和组织支持感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二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教练型领导总均分为(4.36±0.39)分,组织支持感总均分为(4.19±0.67)分,教练型领导与组织支持感总均分呈一定正相关(r=0.318,P<0.01)。结论 二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教练型领导与组织支持感均处于较高水平,教练型领导与组织支持感总均分呈一定正相关。教练型领导水平越强,组织支持感越高。建议二级甲等医院护理管理者定期对护士长进行岗位培训,帮助其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良性转变,以提高其管理水平;护士长多听取下属意见和建议,与下属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护士长的教练型领导水平进而提升其组织支持感。
  • 健康管理
  • 刘玉琦, 张毅俊, 陈凤新, 欧阳玲, 罗鲁克, 叶亮, 陈翔东
    护理学报. 2019, 26(5): 72-7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眼科慢性病致盲眼病患者(以下简称眼科慢病)全程数据库,定制各项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解决患者终身病情治疗延续性和治疗效果追踪健康管理难点,达到提高眼科慢病出院患者门诊随访复诊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方法 编写研发眼科慢性病健康管理软件8个相互关联模块需求,依托Windows 7.2运行环境。门诊健教室专职护士利用智能化软件系统对眼科慢病出院患者定制健康管理项目服务,比较应用眼科慢病智能软件管理前后出院患者门诊随访复诊依从性。结果 眼科慢病健康管理智能化软件系统实现眼科慢病健康管理的各项定制服务,查询、统计和病情追踪功能需求。眼科慢病出院患者应用软件系统后门诊随访复诊较之前平均提高1.36次/例。结论 眼科慢病健康管理智能化软件系统,解决患者出院后终身个人信息连续收集和个性化精准慢性病管理模式所需的个性化定制和推送服务难点,能有效提高眼科慢病出院患者门诊随访复诊依从性,是拓展延续护理的有效措施。
  • 护理创新
  • 张竑, 沈敏, 郑雅宁
    护理学报. 2019, 26(5): 75-76.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一种改善冰袋持续冷敷乳房肿胀部位的外敷产妇服装置,促进产妇保暖及保护个人隐私问题,缓解乳汁淤积不适症状,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方法 该装置主要是在原有棉质产妇服基础上改良而来。棉质产妇服选用L号宽松型的,在其外面前胸部左右侧各缝制3个呈倒三角形分布的棉布插袋;插袋倒三角形区域中央设计有硅胶乳头保护贴;每个插袋的左侧设计有定时器,使用前需先设定好治疗时间;每个插袋的右侧设计有温控器,声音报警器及颜色指示灯,依据指示灯颜色显示和声音报警来及时更换温度适宜的冷敷冰袋,以保证最佳冷敷效果。结果 该装置能有效改善冰袋持续冷敷乳房肿胀部位的效果,更准确控制冷敷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多暴露乳房,促进产妇保暖,同时保护产妇个人隐私,避免许多尴尬局面等情况。结论 研制的外敷产妇服,可有效改善乳房肿胀部位的冷敷效果,促进产妇保暖,保护产妇的个人隐私,提高产妇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及护士的工作效率。
  • 郑秀云, 李雪芬, 闫启东
    护理学报. 2019, 26(5): 77-7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一种多功能铅衣架用于介入导管室X射线防护服的放置。方法 多功能铅衣架设计包括支撑架、铅帽围脖组合托架、铅上衣架、铅裙架4部分结构。支撑架侧面为“L”形,正面呈“目”字形,实现一排安装多个铅衣架功能;铅帽托架呈“C”形,可以把铅帽悬空托起;铅上衣架自转轴延伸,其结构弧度根据铅衣肩部形状构造定制;铅裙架横位于下方,可以悬挂铅围裙。结果 多功能铅衣架可同时存放多套X射线防护服,使用省时节力,使用者满意度高,提高了铅衣规范悬挂的依从性,为介入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提供了保障。结论 多功能铅衣架功能齐全、整洁美观,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便捷、安全高效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