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报 ›› 2021, Vol. 28 ›› Issue (19): 22-25.doi: 10.16460/j.issn1008-9969.2021.19.022
乔桂圆, 杨芬
QIAO Gui-yuan, YANG Fen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特色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方法 运用德尔菲法对相关专家进行函询,初步构建中医特色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3和0.873;2轮函询的协调系数经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理论课程安排、培养时限及内容安排、实践考核方式。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培养方案具有必要性和科学性,可为学校和医院培养中医特色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依据。
中图分类号: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EB/OL]. (2010-03-18)[2021-01-16].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3/201007/92739.html.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6-11-24)[2021-01-16]http://www.nhc.gov.cn/yzygj/s3593/201611/92b2e8f8cc644a899e9d0fd572aefef3.shtml. [3] 赵姗姗,王爱华,王瑛,等.基于学生视角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现状与意向分析[J].护理研究, 2017,31(10):1216-1219.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7.10.018. [4]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官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EB/OL]. (2012-07-17) [2021-01-16].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gjjl/szfa/hlss/xgjs/275922.shtml [5] 孙玉莲. 基于柯氏模型构建新入职护士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6] 李媛,张瑞,卢艳艳,等.师生不同视角下危重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方法研究[J].护理学报,2020,27(11):1-5.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1.001. [7] 王再超,胡慧,熊振芳,等.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与保障机制创新[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3):124-126.DOI:10.3969/j.issn.1008-987x.2016.03.42. [8] 孙烯辉,赵萍,李琳,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遴选标准的构建[J].护理学报,2020,27(13):6-10.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3.006. [9] 张斯秀,徐翠荣,颜涵.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9,26(12):41-45.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2.041. [10] 国务院办公厅.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EB/OL]. (2019-07-15)[2021-01-16].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
[1] | 顾妍鑫, 刘丽, 胡惠惠, 周芳, 杨怡, 高锐, 王培双. 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麻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5, 32(1): 7-12. |
[2] | 王项南, 牟舒悦, 王荣荣, 曲桂玉, 王澜.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构建[J]. 护理学报, 2024, 31(24): 13-17. |
[3] | 肖雅霖, 贾璐, 叶飞, 郭浩林, 李寒, 李雅璇, 张凡云, 刘艺, 李卫红. 19所高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2): 12-15. |
[4] | 刘佳, 陈志美, 唐芳, 张力文, 徐彩娟, 杨淑芬, 龙叶运. 基于Delphi和三维质量模型构建夜间中医护理门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 护理学报, 2024, 31(19): 42-46. |
[5] | 黄丽群, 刘晨柳, 杨珊, 李枝雅, 胡佳俊, 凌传仁, 邓秋迎. 基于《中华医典》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外感发热的古籍文献研究[J]. 护理学报, 2024, 31(16): 74-78. |
[6] | 戴美芬, 梁钰贞, 杨静, 尤燕燕, 杨清, 昌广婷, 区幸莹, 黄传蔷, 陈智星, 区洁芬. 基于循证和中医理念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4, 31(15): 34-38. |
[7] | 曹志琴, 张文瑾, 杜海亮, 傅瑶, 陈兴凤. 性医学领域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标体系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3, 30(5): 1-6. |
[8] | 谌一凡, 易俊儒, 罗尧岳, 郭萍, 刘苹. 我国中医护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 护理学报, 2023, 30(10): 20-23. |
[9] | 龙苏兰, 喻道舫, 邹德凤, 张梅燕, 胡颖辉. 中医特色社区志愿服务对本科护生人文素质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23, 30(1): 72-75. |
[10] | 王秋婷, 魏琳, 刘杨晨, 林静霞, 林丽君, 胡萍, 朱丽佳, 林美珍. 中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2, 29(4): 1-6. |
[11] | 陈娟, 林美珍, 丁美祝, 胡燕娇, 胡佩欣, 李薇薇, 杨友友. “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践[J]. 护理学报, 2022, 29(24): 14-17. |
[12] | 党桂宁, 徐宁君, 周瑾, 翟惠敏. 护理人员对开设中医护理门诊认知及态度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报, 2022, 29(18): 23-26. |
[13] | 吴秀梅, 徐宁君, 李晓红, 周瑾. “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提升基层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服务能力的实践[J]. 护理学报, 2022, 29(15): 36-38. |
[14] | 高雅萱, 李萍, 侯铭, 王艳梅, 杜广平, 钟红梅.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分析[J]. 护理学报, 2022, 29(14): 1-6. |
[15] | 叶红, 魏琳, 林美珍, 刘杨晨, 王丹妮, 刘竹韵. 中医护理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2, 29(10): 34-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