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报 ›› 2019, Vol. 26 ›› Issue (23): 11-15.doi: 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11
林芳, 郭杰敏, 杨璐, 陈倩, 魏秀红
LIN Fang, GUO Jie-min, YANG Lu, CHEN Qian, WEI Xiu-hong
摘要: 目的 构建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持续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程度分别为100%和9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5、0.921,协调系数分别为0.259、0.266(均P<0.01),构建的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项一级指标(教师、学生、教学设计、教学资源),13项二级指标和66项三级指标。结论 该指标体系设置合理、权重层次分明,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经进一步验证后可作为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的评价工具。
中图分类号:
[1] 罗洁,李琨,刘婷,等.基于慕课课程的健康评估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J].护理学报,2019,26(9):16-21.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9.016. [2] 吐尔逊·买买提,巴寅亮.基于交互式数字课程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8(42):168-169. DOI:10.3969/j.issn.1674-9324.2018.42.076. [3] 龚岚,陈烨,邹凤鹏,等.基于微信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9,26(5):6-9.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9.05.006. [4] 教育部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 Margolis A R, Porter A L, Pitterle M E.Best Practices for Use of Blended Learning[J]. Am J Pharm Educ,2017,81(3):49. DOI:10.5688/ajpe81349. [6] Chen W S, Tat Yao AY.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Crit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Learner Satisfaction in Blended Learning: A Pilot Study[J]. Universal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2016,4(7):1667-1671.DOI:10.13189/ujer.2016.040719. [7] 李逢庆,韩晓玲.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108-113.DOI:10.3969/j.issn.1006-9860.2017.11.016. [8] 张静. 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35-36. [9] 孟晓男,卢佩.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对比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8):56-59. [10] 于洪涛. 高等学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案例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129-133. DOI:10.3969/j.issn.1006-9860.2017.11.020. [11] 杨歌谣.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的文献综述与展望[J].高教论坛,2019(2):64-67. DOI:10.3969/j.issn.1671-9719.2019.02.017. [12] 朱玉. 应用型高校机械设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及质量评价体系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39-41. [13] 杨浩.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69-75. [14] 李志义. 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15] 王晓典,田文君,陈桂香,等.成果导向教育的理论内涵及对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8(8):26-31. [16] Diamond I R, Grant R C, Feldman B M, et al.Defining Consensus: A Systematic Review Recommends Methodologic Criteria for Reporting of Delphi Studies[J]. J Clin Epidemiol,2014, 67(4):401-409.DOI:10.1016/ j.jclinepi.2013.12.002. [17] 邢双双,顾则娟,蒋秀美,等.急性白血病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3):324-329.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8.03.016. [18] 蔺晴.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8. [19] 刘智勇,陈婵娟,章文林.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方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3):99-100,127. [20]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 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DOI:10.15881/j.cnki.cn33-1304/g 4.2018.03.002. [21] 李一楠. 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之个案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7. [22] 解筱杉,朱祖林.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9-14.DOI:10.13541/ j.cnki.chinade.2012.10.013. [23] 姜安丽.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教育计划[J].中华护理教育, 2019,16(1):12-15. |
[1] | 郭林芳, 张培莉, 侯晓雅, 李滢, 曹敏, 高超越. 肝癌化疗患者线上线下结合营养干预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5, 32(4): 1-5. |
[2] | 田美雨, 王翠玲, 高若男, 田佳, 刘怡. 妇科肿瘤科护士性健康照护培训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5, 32(4): 18-23. |
[3] | 刘硕怡, 熊莉娟, 李凌, 王玉梅, 何嘉, 李鑫, 袁淑蕾, 郭雪琴, 王暘婧, 张慧娟. 老年住院患者衰弱预防及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J]. 护理学报, 2025, 32(2): 50-55. |
[4] | 牛青梅, 喻英, 张倩, 贾雅甜, 田宇.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访管理评价指标体系[J]. 护理学报, 2025, 32(2): 70-73. |
[5] | 全伊萍, 陈霞, 胡琼丹. 脑心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4, 31(9): 5-9. |
[6] | 陈洁, 孟庆童, 刘惊今, 吴艳妮. 基于指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科普手册研制[J]. 护理学报, 2024, 31(9): 36-41. |
[7] | 陈芮, 王梅, 唐晓霞, 朱傲雪, 毛惠娜. 基于ERG理论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癌症患者护理需求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4, 31(7): 1-5. |
[8] | 陈坚, 项丽君, 罗彦嗣, 陈建辉, 崔艳丽, 廖琳, 颜明玉, 张晓梅.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互联网+”延续性康复管理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4, 31(24): 1-6. |
[9] | 李小梅, 陶明, 李茜茜, 李琳琳, 李春. 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4, 31(22): 61-66. |
[10] | 关亚萍, 郑薇亮, 孙丽军, 陈媛, 丁洁莹, 许佳佳. 护士主导的心脏直视术后患者早期四级活动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4, 31(22): 67-72. |
[11] | 张国春, 李海云, 褚梁梁, 程雪, 王君芝. 产科护士围产期姑息照护知信行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学报, 2024, 31(2): 6-11. |
[12] | 李嘉琪, 叶向红, 左俊焘, 徐瑶, 姚红林. 终末期患者营养支持决策过程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J]. 护理学报, 2024, 31(2): 53-58. |
[13] | 邹兆华, 卿伟, 朱茂才, 张继权, 易子涵, 胡秀.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4, 31(2): 70-74. |
[14] | 罗铎麟, 杨春清, 高萍, 胡清文, 徐小群. 2型糖尿病心理痛苦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学报, 2024, 31(19): 24-30. |
[15] | 张丽, 李付华, 古小改, 郝娜, 王丹丹, 关美琪. 炎症性肠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4, 31(19): 31-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