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报 ›› 2019, Vol. 26 ›› Issue (12): 19-22.doi: 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2.019
刘倩倩, 张素兰, 田丽
摘要: 目的 肿瘤患者伤口造口慢病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整体架构主要包括4个平台:基础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平台、肿瘤患者伤口造口检测平台和肿瘤患者伤口造口慢病管理平台,不同的平台是对不同类业务的关注集合。通过基于B/S模式的软件实现对肿瘤伤口造口患者的信息采集、图集收纳、方案分析、效果对比、日常监管等;利用Web Service技术实现肿瘤伤口造口患者病情分析,最终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该平台使用前后的伤口造口治疗师会诊后分诊到病区时间,并进行使用该平台的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结果 肿瘤患者伤口造口慢病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缩短了伤口造口治疗师分诊后到病区的时间,使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33,P<0.05),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论 肿瘤伤口造口慢性病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应用,实现了专科会诊、专科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一体化,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提供理论依据,必将成为慢病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模式。
中图分类号:
[1] Sara Ahmed, Patrick Ware, Regina Visca, et al.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in Primary Care: Recommendations from a Knowledge Translation Meeting[J]. BMC Res Notes,2015(8):571.DOI:10.1186/s13104-015-1514-0. [2] 宁宁,王雅琴,陈佳丽,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研究进展及其对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构建的启示[J].护理学报,2015,22(15):24-27.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5.024. [3] 刘华云,朱小妹,陈玉盘,等.1例回肠造口术后伤口感染全皮层裂开伤造口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7,24(19):37-38. DOI: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19.037. [4] 饶娟娟,钟彩棠,何婉珠,等.压疮(伤口)护理单的改良设计与临床应用[J].护理学报,2018,25(14):74-76.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8.14.074. [5] 陈绵绵,许珊珊,洪菊应,等.FOCUS-PDCA程序在慢性伤口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 23(22):18-20,21.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22.018. [6] 赵红乐,代玲玉,吕梦,等.基于信息化平台院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护理学报, 2018,25(24):9-12.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8.24.009. [7] Christian W, Callaghan, et al. Developing the Transdisciplinary Aging Research Agenda: New Developments in Big Data[J]. Curr Aging Sci, 2018, 11(1):33-44. DOI:10.2174/1874609810666170719100122. [8] Emilie Baro, Samuel Degoul, Régis Beuscart, et al.Toward a Literature-Driven Definition of Big Data in Healthcare[J]. Biomed Res Int, 2015:639021.DOI:10.1155/2015/639021. [9] 安娜,李妍,于雪冬,等.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及授权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8,25(3):61-64.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8.03.061. |
[1] | 王丽, 李金芬, 易环, 钟佳丽, 靳枫, 林奕霞, 刘玉珍, 黄凤霞. 卡培他滨导致II-III级手足综合征患者中药外敷护理的对照研究[J]. 护理学报, 2024, 31(11): 63-67. |
[2] | 杜宁娜, 孟凡嫣, 梁晓玲, 修闽宁, 陈栋, 原萌谦, 秦姗, 阮霆, 李英. 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慢病数字管理程序构建及应用[J]. 护理学报, 2024, 31(11): 73-78. |
[3] | 邢淑君, 于玲, 陈鹤方, 孙柳, 梁嘉贵, 臧爽, 刘均娥. 肿瘤患者在新辅助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中的角色感知及体验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报, 2022, 29(21): 6-10. |
[4] | 褚玲玲, 陈萍, 冯丹, 刘行, 冯永冬, 孙建国.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指南的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J]. 护理学报, 2022, 29(16): 43-48. |
[5] | 张丽娟, 李金兰, 钟巧玲, 罗庆华, 张慧珍, 谢新华, 覃惠英. 癌症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行综合消肿治疗联合泡沫颗粒绷带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21, 28(9): 62-65. |
[6] | 蔡莹莹, 张俊峰, 郑可欣, 张兰芳, 余璐萍, 曾文, 陈梦云, 黄琼珊. 老年肿瘤患者跌倒评估及管理最佳证据总结[J]. 护理学报, 2021, 28(18): 22-27. |
[7] | 程迪, 胡德英, 郭潇, 代艺, 孙丽. 巴林特小组对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20, 27(15): 69-73. |
[8] | 王琴, 陈金, 魏力. 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J]. 护理学报, 2019, 26(17): 1-5. |
[9] | 于丰, 胡德英, 孙丽, 代艺, 刘敏, 张佳. 小组式护理论坛在肿瘤科患者自杀防治培训中的应用与启示[J]. 护理学报, 2019, 26(17): 14-17. |
[10] | 聂文芳, 胡芬, 丁新波, 马晶, 邓澜. 112例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管理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19, 26(17): 51-56. |
[11] | 赵炳媛, 刘凤, 姜桂春, 毛孟婷, 肖丽平. 肿瘤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严重程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19, 26(11): 9-14. |
[12] | 代凤, 苏迅, 王蕾, 王君, 任兴华. 握力大小对留置PICC肿瘤患者腋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19, 26(1): 8-11. |
[13] | 胡君娥,严妍,黄艳,祝娟,向艳华,张高鹏,宋健. 症状管理顾问在肿瘤患者症状群管理中的临床实践[J]. 护理学报, 2018, 25(7): 45-49. |
[14] | 吴婷,侯云霞,阎玲. 肿瘤化疗患者味觉改变评估及干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 2018, 25(4): 32-36. |
[15] | 潘凌蕴,吕桂兰. 护士主导的医院-家庭过渡期服药偏差管理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 2018, 25(3): 34-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