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3-04-25
  

  • 全选
    |
    研究生园地
  • 孙小卫, 王燕, 闵春燕, 段菲, 肖江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老年COPD患者生活空间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4月收治于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的322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生活空间评价量表、简易躯体能力测试、呼吸困难信念问卷进行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COPD患者生活空间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COPD患者生活空间总分为(47.10±19.7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病程、呼吸困难指数、躯体功能、呼吸困难信念是老年COPD患者生活空间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4.9%。结论 本组老年COPD患者生活空间处于轻度受限,文化程度、病程、呼吸困难指数、躯体功能、呼吸困难信念是影响老年COPD患者生活空间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需重视对生活空间的评估,改善患者躯体功能,降低恐惧呼吸困难信念,最大程度地拓展生活空间。
  • 潘姝丞, 卞丽芳, 骆华芳, 黄旭叶, 黄昉芳, 曾颖, 王薇
    护理学报. 2023, 30(8): 7-11.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护士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与预防实践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2022年5—6月抽取浙江省某3所三级医院959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本土化调适后的中文版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与预防实践测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护士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与预防实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护士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分数为(29.75±3.10)分,准确率87.5%;预防实践分数为(69.08±7.82)分。其风险知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N级护士、所在科室、曾接受静脉血栓栓塞症(含)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培训种类、是否有静脉血栓栓塞症(含)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培训需求5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P<0.001);其预防实践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所在科室、是否曾接受静脉血栓栓塞症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培训、静脉血栓栓塞症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培训种类、培训效果评价4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P<0.001)。结论 护士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与预防实践水平总体较好,其中风险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的薄弱环节。护士受教育程度、不同护士层级、不同科室、是否曾接受静脉血栓栓塞症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培训、培训种类、培训效果评价是影响护士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与预防实践的因素。医院管理者应注重加强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的认知水平,同时改善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相关防范管理制度及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护士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与预防实践水平。
  • 李慧源, 郭雪琪, 唐启群, 胡惠菊, 杨娇, 陈瑶
    护理学报. 2023, 30(8): 12-16.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主观认知下降问卷21与主观认知减退问卷在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有效识别认知下降老年人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省6所养老机构内416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观认知下降问卷21、主观认知减退问卷、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收集资料,分析量表的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最佳临界值、交叉检验准确率和阳性似然比。结果 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为参照,主观认知下降问卷21和主观认知减退问卷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和0.809,且两者ROC曲线下面积之差为0.088(Z=4.343,P<0.001),主观认知下降问卷21和主观认知减退问卷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9.250和8.500,敏感度、特异度、交叉检验准确度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822、0.881、0.815、6.930和0.798、0.810、0.750、4.200。结论 与主观认知减退问卷中的自我主观认知评估问卷相比,主观认知下降问卷21更适用于评估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 张莹, 朱永健
    护理学报. 2023, 30(8): 17-2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8.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肌肉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1月于烟台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360例胃肠道肿瘤术前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体成分分析、肌力和躯体功能的检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对其进行评估和调查并测量患者的上臂围和腰围,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发生肌肉减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36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81例发生肌肉减少症,发生率为22.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OR=3.181,P=0.027)、肿瘤分期(OR=6.402,P<0.001)、合并糖尿病(OR=6.156,P<0.001)、日常生活能力(OR=5.297,P=0.003)是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OR=0.751,P<0.001)、体力活动水平(OR=0.101,P<0.001;OR=0.078,P=0.002)是肌肉减少症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较高,饮酒史、合并糖尿病、肿瘤分期、体质量指数、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水平是胃肠道肿瘤术前患者肌少症的重要预测因素,建议术前制定适合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和运动等干预措施,降低其肌肉减少症的发生风险。
  • 王迪, 李现文
    护理学报. 2023, 30(8): 23-2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8.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SEIPS模型解析养老机构护士对认知症激越行为的照护体验,为提升认知症激越行为照护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5所养老机构14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感知认知症激越行为发病的复杂性、照护工作获益感与挫折感并存的悖论、激越行为发生现场的主动化多元应对、促进照护微系统伴随阻碍照护宏系统等4个主题。结论 养老机构护士需要充分认识激越行为诱发多因素性,管理者则亟需多措并举提升护士主动应对激越行为的能力,并持续优化机构微系统和宏系统建设,提升认知症激越行为照护品质。
  • 护理教育
  • 方蕾, 王艳波, 裴霄, 李芳
    护理学报. 2023, 30(8): 29-3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8.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内省智能理论应用在精神卫生护理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本校2019级护理本科生95名为观察组,将发展护生内省智能相关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教学中;2018级90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比较2组护生的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总评成绩及对课程的满意度,并评价观察组护生内省智能水平。结果 观察组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及总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课后内省智能水平比开课前高(P<0.05),内省智能属于中上能力;观察组总评成绩排名前15与后15的护生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授课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省智能理论融入精神卫生护理学课程,可提高教学效果,考核形式与授课方式多样性能更好发展护生内省智能,激发学习兴趣,为人文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护理管理
  • 陈茜, 胡露红, 孙玲, 高娉婷, 王璐, 祝贤惠
    护理学报. 2023, 30(8): 34-3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8.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背景下乳腺癌化疗致外周神经毒性症状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7月—2022年6月的2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按时间顺序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学科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在实施干预后的外周神经毒性严重水平、防治措施依从性和患者防治知信行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FACT/GOG-Ntx量表评分在末次化疗周期和化疗结束3个月,观察组依从性和知信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构建的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背景下的乳腺癌化疗致外周神经毒性症状全程护理方案科学可靠,应用该方案可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症状,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知信行水平,同时对临床护理实践有指导意义。
  • 刘丽, 蔡云霞, 谢美英
    护理学报. 2023, 30(8): 39-4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8.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SBAR模式构建多媒体可视标准化交接管理系统并应用,分析其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交接的效果。方法 结合SBAR模式,构建多媒体可视标准化交接管理系统并应用于实践,比较管理系统使用前后的术前交接患者时间、术后交接患者时间、护士交接时间、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班效果及护士满意度。结果 应用管理系统前后术前交接患者时间、术后交接患者时间、护士交接时间、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班效果及护士满意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SBAR模式的多媒体可视标准化交接管理系统通过整合数据库,使交接系统信息化、综合化,便于临床信息的高效传递。实际应用中可提升手术室护理交接效果,值得推广。
  • 文献研究
  • 王美慧, 李雨馨, 潘一佳, 张琼琼, 汤胜男, 王庆妍
    护理学报. 2023, 30(8): 44-4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8.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国内外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以下简称“照顾者”)应用元宇宙技术干预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元宇宙技术在照顾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关于元宇宙技术在照顾者中的应用相关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提取、归纳、分析元宇宙技术的优势与不足。结果 元宇宙技术干预方式在照顾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照顾者的知识技能与自我效能、促进心理共情与减轻心理压力、增加社会参与。元宇宙技术存在着真实感不足、设备相关身体不适、因设计不足导致的成本/效益降低以及伦理隐私相关问题。现有干预性研究存在样本量不足、未检验元宇宙技术的独立干预效果及缺乏长期效果观察的问题。结论 元宇宙技术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照顾者存在可行性及重要意义;但仍需考虑到其现存的问题,在未来应用研究中进一步改善。
  • 李海琳, 封亚萍, 张晶, 李鑫
    护理学报. 2023, 30(8): 48-51.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8.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叙事护理在孕产保健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对孕产妇实施叙事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针对叙事护理在孕产保健领域中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进行综述。结果 叙事护理利于心灵与情感的交流,促进积极分娩,维护孕产妇的身心健康,但目前研究侧重于访谈式叙事护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论 叙事护理可改善孕产妇心理健康,根据不同干预形式的优缺点,进行干预形式多样化研究,以促进积极分娩。目前,国内外无孕产保健叙事护理实践框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制定并指导实践。
  • 循证护理
  • 朱明月, 丁晓彤, 史纪元, 李峥
    护理学报. 2023, 30(8): 52-5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8.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自我感知老化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0月21日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结果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4篇为横断面研究,6篇为队列研究,文献质量整体较高。结果显示,自我感知老化对老年人的总体认知功能、记忆功能、语言功能和处理速度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自我感知老化可作为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的预测因子,需早期关注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水平。今后研究需进一步探索自我感知老化在认知下降进程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成分,深入阐述自我感知老化与认知功能的相互关系,为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提供依据。
  • 周瑜, 王励飞, 米元元, 王加谋
    护理学报. 2023, 30(8): 58-6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8.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精神科护士遭受II型暴力的真实体验。方法 借助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SinoMed、PubMed、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关于精神科护士遭受II型暴力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自2013年2月—2022年2月。文献质量评价依据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评价标准,汇集性整合方法整合结果。结果 共10篇文献被纳入,75条结果被提炼,归纳成16个新类别和5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的原因;整合结果2:遭受暴力的类型;整合结果3:遭受暴力的身心体验;整合结果4:遭受暴力的应对方式;整合结果5:护士的需求与期待。结论 精神科是特殊科室,应结合病患病情综合评估暴力的原因并重视其不良影响,提高护士的认知水平并引导其积极应对不良体验,结合精神科护士需求提供必要的内外支持,以降低精神科II型暴力发生率和影响。
  • 调查研究
  • 刘学, 李国新, 张广清, 李英娜, 刘婉珊, 肖娟
    护理学报. 2023, 30(8): 63-6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8.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2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的心理弹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3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选取2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总分为(64.91±8.4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照顾负担、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27.9%。结论 2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处于中度水平,睡眠质量、照顾负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血透护士应针对性地开展照顾者心理弹性的干预,开展人文关怀,进而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
  • 谭剑, 孔雪二, 侯璇璇
    护理学报. 2023, 30(8): 69-7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8.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工作满意度在护士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22年11—12月选取广州市6家公立医疗机构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调查量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中国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AMOS 25.0构建心理弹性-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关系模型,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本组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为(45.65±12.36)分、心理弹性总分为(86.76±16.48)分、工作满意度总分为(51.59±11.05)分。本组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r=-0.523,P<0.001),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r=-0.541,P<0.001),心理弹性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r=0.640,P<0.001),护士工作满意度在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273,效应占比为50.8%。结论 本组护士职业倦怠总体呈中等偏下水平,心理弹性、工作满意度总体呈中等偏上水平。护士心理弹性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间接影响其职业倦怠。建议护理管理者采取积极措施来提升护士心理弹性,提高其工作满意度,进而降低职业倦怠水平。
  • 临床护理※妇产科护理
  • 陈燕, 钱莉, 徐瑾
    护理学报. 2023, 30(8): 74-7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8.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父亲模仿婴儿吸吮乳头手法干预对母婴分离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93名及其丈夫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7名,观察组46名。对照组给予母婴分离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父亲模仿婴儿吸吮乳头手法干预。观察比较2组初产妇泌乳Ⅱ期始动时间、泌乳始动延迟率、产后单次挤奶量、婴儿喂养态度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泌乳Ⅱ期始动时间较对照组提早,且泌乳始动延迟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产后24 h、48 h、72 h的单次挤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2组新生儿父母的婴儿喂养态度得分较入组时均升高,观察组新生儿父母的母乳喂养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10 d、产后6周末、产后4个月末观察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父亲模仿婴儿吸吮乳头手法干预可加速母婴分离初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促进乳汁分泌,提升新生儿父母婴儿喂养态度,提高纯母乳喂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