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2-25

  • 全选
    |
    研究生园地
  • 马珠月, 姚珊珊, 史妍妍, 陆宁宁, 邾萍, 程芳
    摘要 ( 320 ) PDF全文 ( 77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女性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风险感知评估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基于双过程模型,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法和预调查形成问卷初稿,并对37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检验其信效度。结果 形成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风险感知问卷共包括3个维度22个条目。全体一致性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864,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0~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58.511%。测评问卷总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45,折半信度为0.885;各维度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0~0.893,折半信度为0.870~0.880。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适配良好。结论 女性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风险感知评估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乳腺癌女性患者淋巴水肿的风险感知水平。
  • 覃郅原, 王向荣, 郑三一, 李小伟
    护理学报. 2023, 30(4): 6-1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4.006
    摘要 ( 334 ) PDF全文 ( 40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国内外近10年的护生死亡教育研究现状并分析其研究热点,为我国的护生死亡教育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PubMed、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护生死亡教育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6.1.R2文献分析软件,进行发文量、国家和关键词聚类等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31篇文献,最终纳入有效文献284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3个方向和5个热点:完善护生死亡教育模式研究,包括开设面向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必修课;丰富护生死亡教育内涵研究,包括更好地实施临终关怀,培养护生的感知力;护生死亡教育影响因素研究,包括本土化量表的编制,专业化的干预方案构建。结论 目前,国外护生死亡教育体系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后续研究应把握住研究热点,主动借鉴国外研究经验,促进我国护生死亡教育的发展。
  • 任攀, 陈小菊, 曾兢, 廖明姝, 荣欢, 钟红月, 李莉
    护理学报. 2023, 30(4): 11-15.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4.011
    摘要 ( 294 ) PDF全文 ( 41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视域下成都市失智老人社会支持类居家上门照护服务标准,旨在规范上门服务人员的工作,从而提高其照护质量,为更好的满足失智老人居家照护需求提供参考。方法 在采用文献研究、混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全人理论,使用德尔菲法对成都市20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确定失智老人社会支持类居家上门照护服务标准指标。应用SPSS26.0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与和谐系数,运用Yaahp12.7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3轮专家函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100%和9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12,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31、0.226和0.187(均P<0.05)。最终失智老人社会支持居家上门照护服务标准包括2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62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社会支持类居家上门照护服务标准的研究方法科学,且内容具有针对性,可为今后提升失智老人居家照护服务品质,保障失智老人照护权益提供参考。
  • 李佳, 梁嘉仪, 冯如芝, 高钰琳
    护理学报. 2023, 30(4): 16-2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4.016
    摘要 ( 315 ) PDF全文 ( 50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公共卫生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培养及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卫生护士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定公共卫生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全国1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对条目进行修改、补充及删减,采用百分权重法计算各级指标条目的权重。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89%和67%,专家权威系数为0.86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2~0.404和0.198~0.422(P均<0.001)。最终形成的公共卫生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5项(基本公共卫生实践能力、项目管理与实施的基本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领导力)、二级指标26项、三级指标79项。结论 公共卫生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本土适宜性及实用性,明确了公共卫生护士准入条件和工作职责,为中国未来培养及发展高素质公共卫生护理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医疗机构制订临床护士转岗培训方案及考核标准提供依据。
  • 高芸芸, 刘芳, 刘维维
    护理学报. 2023, 30(4): 23-2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4.023
    摘要 ( 274 ) PDF全文 ( 65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我国公共卫生护士所具备的胜任力特征,为我国未来进行公共卫生护士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北京市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7名社区护士和15名公共卫生医生进行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提炼出知识、技能、能力及职业素养4个主题及25个亚主题。结论 公共卫生护士需要具备的胜任力涵盖知识、技能、能力及职业素养4个方面,可为未来我国公共卫生护士的培养提供参考。
  • 护理教育
  • 卫平莲, 陈孝云, 金利萍, 范孝陈, 陈培培, 刘安诺
    护理学报. 2023, 30(4): 29-3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4.029
    摘要 ( 215 ) PDF全文 ( 33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儿科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培养及考核儿科传染病专科护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文献并设计儿科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儿科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共纳入30名咨询专家,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4、0.940;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42~0.269和0.251~0.290(P<0.001),最终形成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的儿科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儿科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可靠性良好,可为儿科传染病专科护士的培训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儿科传染病护理质量。
  • 护理管理
  • 邵佳馨, 杜敏, 刘瑞华
    护理学报. 2023, 30(4): 33-3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4.033
    摘要 ( 171 ) PDF全文 ( 25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2020年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以促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方法 运用集聚度研究广东省注册护士集聚情况,以注册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医护比、医疗机构床护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指标,运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结果 广东省注册护士集聚度差距明显,注册护士地理集聚度为0.28~11.09,注册护士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比值为0.54~1.48;以RSR为因变量,Probit为自变量得到回归方程:RSR=0.22Probit-0.63,R2=0.95,F=332.08,P<0.001。广东省21个地市可均分为低、偏低、中、高4档,Probit区间分别为<3.5、3.5~<5.0、5.0~6.5、>6.5。结论 注册护士短缺且存在地域不均现象;汕尾护理人力资源综合水平最低;韶关、广州护理人力资源综合水平高;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存在区域性。
  • 文献研究
  • 余雅琪, 余艮珍, 熊晓菊, 刘倩汝, 宋文帅, 罗颖, 代坤, 范歆颀
    护理学报. 2023, 30(4): 38-4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4.038
    摘要 ( 697 ) PDF全文 ( 83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概述行为改变轮理论,探讨其在临床护理领域中的应用与启示,以期为国内研究者应用该理论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行为改变轮理论相关研究文献,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内中外3层框架、指导设计干预方案的3步骤、临床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及启示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 行为改变轮理论用于干预方案的构建,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术后自我管理,减少负性心理。结论 行为改变轮理论能为行为分析、行为理解和行为改变干预方案的构建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对于临床护理干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王雯沁, 吴敏娟, 花芸, 冯国和, 张邢炜
    护理学报. 2023, 30(4): 43-4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4.043
    摘要 ( 350 ) PDF全文 ( 30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在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理解、促进和维持个体健康行为提供新视角。方法 检索相关文献,对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内涵、作用机制及在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现状、当前研究的不足等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结果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目前主要应用于健康促进行为与健康危险行为的解释;该理论为解释个体健康行为提供了新视角,主要包括一致性信念、未来时间取向、行为优势和执行功能;基于该理论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未来情景想象训练、时效性激励、教授提升自我调节策略及建立与健康行为一致的环境线索等。结论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为理解个体健康行为提供了新视角,为相关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新靶点,未来研究应立足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进一步深入探究个体健康行为的产生及维持机制,促进该理论的实践应用。
  • 循证护理
  • 卜丝丝, 李玉红, 丁礼雪, 李文娟
    护理学报. 2023, 30(4): 49-5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4.049
    摘要 ( 202 ) PDF全文 ( 39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国外妊娠期女性身体活动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以期为我国妊娠期女性身体活动推荐意见、指导方案及指南的形成提供借鉴。方法 检索指南网站及数据库发布的妊娠期女性身体活动相关指南。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2名评价者独立对指南进行评价。使用内容分析法汇总指南推荐意见。结果 共纳入10部指南,其中3部专家共识,7部循证指南。循证指南中A级3部,B级4部,AGREEⅡ的6个领域平均标准化得分依次为:范围和目的(92%)、清晰性(81%)、参与人员(81%)、独立性(73%)、应用性(68%)、严谨性(61%)。评价者间ICC得分均>0.75。内容分析总结出适用对象、禁忌证、活动处方、活动举例、活动警告信号、活动注意事项及特殊孕妇活动策略7方面的内容。结论 妊娠期女性身体活动相关指南质量较高,内容丰富,指导性强,可为我国妊娠期女性身体活动相关推荐意见、指导方案及指南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借鉴。但在借鉴国外指南的内容时,需根据我国妊娠期女性身体素质、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对推荐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 钱湛, 杨晓婷, 林觐民
    护理学报. 2023, 30(4): 55-6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4.055
    摘要 ( 209 ) PDF全文 ( 26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汇集性整合癌症患者生育忧虑体验。方法 计算机检索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copus、EBSCO、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从建库至2022年1月10日收录的关于癌症患者生育忧虑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方法学评价,运用Meta整合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归纳和综合。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提炼出56个原始研究结果,归纳成8个新类属,合成2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癌症患者因生育忧虑而出现心理情绪反应,存在对生育状态的不确定感,渴望获得生育的支持和沟通,包括5个类属:关注受影响的生育健康和子女健康,担忧生育导致的心理情绪变化,存在对生育状态的不确定性,期望获得生育的医疗支持与沟通,影响伴侣关系;整合结果2:癌症患者思考癌症对其生育角色和性别认同的影响,他们渴望满足生育期望和为人父母的意愿,主动管理生育问题,包括3个类属:思考个人性别和生育角色,生育期望与为人父母的意愿,管理生育忧虑的策略。结论 癌症患者存在对生育的忧虑和消极倾向,缺乏足够的保护生育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仍心存生育期望,医护人员需提高对于生育期癌症患者群体关于生育忧虑的认识,在严格控制适应症的前提下采取尽可能保留患者生育力的治疗和用药。
  • 调查研究
  • 张力川, 王玉洁, 庞冬, 路潜
    护理学报. 2023, 30(4): 61-65.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4.061
    摘要 ( 272 ) PDF全文 ( 27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我国临床护理教师的核心胜任力现状及其教学培训需求。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线上问卷调查法对全国临床护理教师进行调查,工具包括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框架的护理教师核心胜任力量表和自设的临床护理教师培训现状及教学需求调查表。结果 来自全国14个省份、56家医院的1 865名教师纳入分析。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框架的护理教师核心胜任力量表各维度得分为75.01~85.82;总分为(82.08±17.32)分;核心胜任力受职称、是否接受过临床教学的系统培训影响。临床护理教师对各项教学培训的需求程度均较高;“非常需要”的比例分别为60.97%~67.88%。结论 目前国内临床护理教师的核心胜任力处于中高水平,但仍需进行进一步培训以全面提高其核心胜任力水平。
  • 临床护理-外科护理
  • 张永苹, 雷黎明, 凌云, 刘嘉敏, 罗桃芬, 李天宝
    护理学报. 2023, 30(4): 66-6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4.066
    摘要 ( 654 ) PDF全文 ( 35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严重高乳酸血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156例体外循下心脏手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期间发生严重高乳酸血症的患者,警惕乳酸值的急剧升高;经肾脏乳酸代谢的护理;合理控制血糖;强化电解质紊乱的管理;加强心律失常的监测;加强肺部通气,改善低氧血症;加强胸腔引流液的护理。结果 全组除1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出院和1例因心肌病再次心脏移植术后死亡外,其余154例康复出院。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严重高乳酸血症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需要医务人员提高相关专业能力,系统全面的评估及护理,优化相关救治方案的合理性,从整体改善患者乳酸水平,预防和减少相关并发症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相互转变,对促进此类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
  • 方艳艳, 李华俊, 冯子民, 黄丽华, 蒋梅梅
    护理学报. 2023, 30(4): 68-71.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4.068
    摘要 ( 164 ) PDF全文 ( 46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便携式多功能下肢康复运动装置,探讨其在对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收治的15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便携式多功能下肢康复运动装置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下肢运动功能、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下肢Fugl-Meyer评分及MBI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足下垂、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关节僵硬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便携式多功能下肢康复运动装置干预下肢骨折患者,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促进步行能力的恢复,降低足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 临床护理-门急诊护理
  • 柴春燕, 陆亚青, 杨雪芳, 王冬梅, 李丹
    护理学报. 2023, 30(4): 72-7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4.072
    摘要 ( 410 ) PDF全文 ( 74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5例阴茎癌术后下肢合并阴囊重度淋巴水肿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经验。方法 探讨5例阴茎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合并阴囊重度淋巴水肿后的治疗情况,重点分析其护理要点和措施:科学评估皮肤纤维化程度,体外冲击波疗法软化皮肤;根据淋巴分水岭行手法淋巴引流;双层自粘压力绷带包扎阴囊促进水肿消退;利用肌内效贴引导淋巴液流向。结果 5例患者患肢及阴囊淋巴水肿程度减轻,皮肤变软,阴囊部体积明显缩小,患肢各部位周径减小了2.0~14.0 cm,下肢节段体水分降至7.68L~8.87L。结论 改良综合消肿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及阴囊淋巴水肿程度,临床未广泛推广,可进一步研究。
  • 临床护理-静疗护理
  • 田水清, 万永慧, 周炜, 沈月, 喻莹, 杨黎婷, 肖淑君
    护理学报. 2023, 30(4): 75-7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04.075
    摘要 ( 447 ) PDF全文 ( 48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迷你中线导管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20年8月—2021年8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中心的132例肿瘤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置入迷你中线导管,在导管留置期间定期维护观察。结果 本研究共置管132例患者,置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为2~44(16.83±9.12)d;操作时间为6~40(14.78±6.14)min;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8%,未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完成治疗后拔管116例,因并发症导致非计划拔管7例,夜间非计划拔管1例,患者放弃治疗、死亡拔管8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足够、并发症发生率低、成本低,有效解决了部分肿瘤患者中短期静脉输液治疗的需求,为其在整个住院期间提供一条安全的静脉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