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0卷, 第21期 
刊出日期:2023-11-10
  

  • 全选
    |
    研究生园地
  • 陈琪, 朱波, 张青
    护理学报. 2023, 30(21): 1-6.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2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组织支持感、积极应对方式在主动性人格对护士创新行为影响机制中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主动性人格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积极应对方式量表、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311名护士进行调查,构建并检验链式中介模型。结果 本组护士主动性人格总分为(60.29±10.76)分,组织支持感总分为(47.41±10.43)分,积极应对方式总分为(25.77±5.64)分,护士创新行为总分为(34.79±7.68)分。护士创新行为与主动性人格、组织支持感、积极应对方式均呈正相关(均P<0.05)。护士主动性人格对创新行为的间接效应成立,总间接效应值为0.257,其中组织支持感和积极应对方式的特定中介效应分别占14.00%和27.57%,两者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占总间接效应的比例为14.66%。结论 组织支持感、积极应对方式在主动性人格与护士创新行为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建议管理者应重视培养护士的主动性人格,采取个性化方案提供相应支持,同时引导护士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策略,进而提高护士创新行为水平。
  • 魏兰芝, 罗彩凤, 吕妃
    护理学报. 2023, 30(21): 7-1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2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本科护生老年照护择业动机分型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2年2-3月年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4所高校共558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护生老年护理择业动机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科护生老年照护择业动机有低度期望-价值组(4.3%)、中度期望-价值组(34.1%)、边缘性中度期望-价值组(53.9%)和高度期望-价值组(7.7%)4组。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不同类别的本科护生在第一志愿是否为护理,我国对老年护理发展重视与否,学校是否开展老年人相关活动,是否有照顾老人经历和生源地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科护生老年照护择业动机存在异质性,第一志愿是否为护理、我国对老年护理发展重视与否、学校是否开展老年人相关活动、是否有照顾老人经历和生源地是本科护生老年护理择业动机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需根据不同类型护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尤其需关注低度期望-价值组和边缘性中度期望-价值组,以提高本科护生老年照护择业动机。
  • 护理教育
  • 余振威, 白雪, 鲁玉, 黄洁, 毛靖
    护理学报. 2023, 30(21): 13-1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2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护理教育发展需要,对护理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进行汉化检验其信效度,为测量护理学生元认知能力提供有效工具。方法 基于Brislin翻译模式通过翻译、回译、文化调适、预实验形成中文版量表。在全国范围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424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中文版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56,重测信度为0.829;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46~0.875,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615~0.860。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2.881,RMSEA=0.067,RMR=0.045,IFI=0.906,TLI=0.895,CFI=0.905,CR值为0.7562~0.8767,AVE值为0.4802~0.5431。结论 中文版护理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可以从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自我意识、有效学习、解决问题5个维度进行评估,通过验证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护理学生元认知能力水平。
  • 张秀霞, 张晓清, 董敏
    护理学报. 2023, 30(21): 18-2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2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STEAM教育理念构建“三维五步”培训模式,探究在“公众应急救护”课程专业技术技能综合培训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以本校“公众应急救护”课程学生为研究对象,2021级61人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案例教学,2022级61人为观察组,实施“三维五步”教学模式,课程结束采用成绩评定、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学习体验评价对2组学生进行比较。结果 综合知识成绩比较,观察组在总成绩、理论考核、线上成绩和作业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在视频作业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演练实践成绩比较,观察组在学生评分、教师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在教师评分和总分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观察组在自主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计划、自主学习过程、总分4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体验评价得分比较,观察组在学习兴趣和挑战、主动协作学习、学习环境支持、总分4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五步”培训模式有利于专业课程创新设计,可促进学生专业思想、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融合,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 护理管理
  • 唐彩娟, 肖泽梅, 邹丽贤, 陈宇, 陈金莉, 向学忆
    护理学报. 2023, 30(21): 24-2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2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组织政治认知在护士资质过剩感与管理关怀感知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其管理关怀感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湖南省长沙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403名在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管理关怀性评估量表、资质过剩感量表和组织政治认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的组织政治认知、管理关怀感知、资质过剩感总分分别为(41.39±10.82)分、(131.98±25.60)分、(22.26±6.73)分。管理关怀感知与资质过剩感呈负相关(r=-0.363,P<0.01),组织政治认知与资质过剩感呈正相关(r=0.472,P<0.01)。资质过剩感对管理关怀感知的直接效应不显著(β=-0.025,P>0.01),组织政治认知在资质过剩感与管理关怀感知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249,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β=-0.274,P<0.01)的90%。结论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组织政治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建议管理者通过提升护士管理关怀感知,来降低其资质过剩感和组织政治认知水平。
  • 文献研究
  • 刘小会, 高绘明, 钟明利, 李丽, 李丝静, 辜甜田, 胡汝均
    护理学报. 2023, 30(21): 29-3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2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重症监护后综合征患者(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PICS)的干预管理策略,为形成统一、规范、安全的管理方案和促进临床深入实践提供借鉴。方法 结合国内外文献,对PICS的管理进行探讨,分析并总结其概述、疾病负担、干预实施者和干预对象、干预时间及场所、干预内容、干预效果评价等。结果 ICU阶段的干预主要是预防性干预。干预时机、场所、效果评价指标等没有统一的标准。ICU后干预报道较少,ICU内的干预效果未能高质量的延续至病房及家庭/社区。结论 重症监护后综合征患者的管理普遍存在重ICU内、轻ICU后,重院内、轻院外及重预防、轻康复等问题。未来的工作应侧重于研究现有干预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探索具有潜在益处的新干预措施,并确定最有效的ICU后护理模式,以患者和家属为中心,建立起一个从ICU到社区或基层医疗的连续护理体系,实现筛查、治疗、康复闭环管理路径,将精准干预与全程照护相结合,针对性、阶段性实施干预管理,逐渐形成重症监护后综合征患者全过程、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
  • 胡梨萍, 朱晓丽, 赵媛, 鲁玉苗, 黄友鹏, 阳晴, 杨建飞, 肖娟, 陈宇
    护理学报. 2023, 30(21): 34-3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2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并分析国内外ICU后门诊的发展现状,为我国ICU后门诊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ICU后门诊的概念、发展现状等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结果 虽然国外ICU后门诊发展较早,但目前国际上尚缺乏统一模式和规范,然而在接诊对象及资源配置方面几乎达成一致。现行的接诊模式包括以患者为主导的服务模式(鼓励患者自我监测干预、参与ICU日记的ICU后综合征筛查)、以医护人员为主导的服务模式以及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等。当前仍存在包括专业人员的缺乏、ICU后门诊理念的缺乏、高龄及居住距离以及缺乏资金支持等现实问题,需要迫切解决。结论 构建结构化多学科ICU后门诊团队,根据我国医疗发展特色及人群特点,结合目前的现状和不足,创新服务模式及内容,为ICU出院患者及家庭照护者提供出院后的延续性医疗服务提供理论基础。
  • 循证护理
  • 王窈, 管玉香, 郑静, 许娟, 王超
    护理学报. 2023, 30(21): 39-45.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21.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持续血糖监测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相关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结论的可靠程度。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1日,收集持续血糖监测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系统评价。由2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纳入和信息提取,并以多维系统评价评估工具(Assessment of Multiple Systematic Reviews, AMSTAR)和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标准(Grade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有14篇系统评价被纳入。AMSTAR工具评价结果显示,5篇为高质量文献,9篇为中等质量文献。GRADE系统评价结果显示,44条证据中仅有10条证据等级为中等,低等证据和极低证据分别有20条和14条。结论 持续血糖监测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有关血糖指标的改善,但仍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支撑,纳入研究的方法学研究质量和证据等级不高。未来有待于开展更多的高质量研究证实结论的可靠性。
  • 朱明月, 史纪元, 李峥
    护理学报. 2023, 30(21): 46-5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21.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干预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及痴呆患者效果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工作记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的干预效果有限,对焦虑、生活质量、神经精神症状和社会心理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结论 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和部分认知域,但目前研究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及证据质量欠佳,仍需更多设计严谨、过程规范的高质量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王会宁, 孙小玲, 吴玲, 夏冬云, 唐茜, 宋祖梅
    护理学报. 2023, 30(21): 54-59.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21.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索国内外癌性伤口渗液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汇总,为制定科学的高渗出癌性伤口渗液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遵循循证“6S”模型,自上而下检索国内外相关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2000年至2023年2月。由2名经过系统的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临床决策1篇,指南4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3篇。汇总出包括管理目标、伤口评估、伤口清洗、伤口清创、敷料使用、渗液收集、周围皮肤保护、营养支持、多学科合作9个方面的28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从管理目标、伤口评估、伤口清洗、伤口清创、敷料使用、渗液收集、周围皮肤保护、营养支持、多学科合作这9个方面总结的高渗出癌性伤口渗液管理的最佳证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
  • 调查研究
  • 柳家贤, 林晓如, 夏志春, 邹小芳
    护理学报. 2023, 30(21): 60-6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21.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广东省14所二级和三级医院男护士与女护士的护理工作环境感知、职业获益感得分,以期为管理者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和工作环境感知量表,方便抽取广东省14所医院的313名男护士和498名女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性别对护士职业获益感和工作环境感知得分的影响。结果 男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总分(129.91±18.70)分低于女护士总分(134.47±17.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5.093,95%CI:2.018~8.168,P<0.001);男护士自身成长、良好护患关系、亲友认同、正向职业感知、团队归属感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女护士(P均<0.05);男护士工作环境感知总分(80.51±14.79)低于女护士总分(84.42±13.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5.357,95%CI:2.938~7.776,P<0.001);男护士参与医院事务、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及领导方式、充足的人力和物力、医护合作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女护士(均P<0.05)。结论 男护士职业获益感和工作环境感知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女护士,建议管理者应根据男护士特点建立培养和管理机制,积极了解其临床工作的困难和挑战,关心其职业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提升职业获益感。
  • 李文雪, 包园, 陈翠, 王硕, 周芳
    护理学报. 2023, 30(21): 65-7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21.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ICU转出患者慢性疼痛发展轨迹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数字评定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简易疲乏量表,对2021年11月—2022年8月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转出的285例成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在患者转出ICU后1周、3个月、6个月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增长混合模型识别其疼痛发展轨迹的潜在类别,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211例患者完成3次全部随访,其慢性疼痛发展轨迹存在3种类别,轻度疼痛至完全缓解(69.7%)、中至轻度疼痛(22.7%)、高至中度疼痛(7.6%)和2种结局即轻度疼痛至完全缓解(69.7%)、疼痛未完全缓解(30.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轻度疼痛至完全缓解组相比,女性、慢性疼痛史、外科疾病、高炎症反应、抑郁和疲乏是ICU转出患者疼痛未完全缓解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69.7%的患者从ICU转出后6个月内疼痛完全缓解。30.3%的患者疼痛发展轨迹虽呈下降趋势,但其疼痛并未完全缓解。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有ICU经历的成年女性、有慢性疼痛史、外科疾病、高炎症反应、抑郁和疲乏的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并针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尽早实施疼痛干预。
  • 刘娜, 边彩虹, 杨晶慧, 甘秀妮
    护理学报. 2023, 30(21): 71-7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21.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汉化护生伦理敏感性问卷,并在临床实习护生中验证其信度效度。方法 遵循Brislin翻译模型及专家函询法进行跨文化调试,并于2021年10月—2022年4月对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508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以验证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护生伦理敏感性问卷包含3个维度共13项条目;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38。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4.519%;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项指标拟合度良好(χ2/df=2.747、IFI=0.971、CFI=0.971、GFI=0.960、AGFI=0.928、RMSEA=0.059、RMR=0.019)。问卷Cronbach α为0.875,各维度的Cronbach α分为别0.864、0.757、0.755,重测信度为0.865。结论 中文版护生伦理敏感性问卷的信度效度较好,可作为评估我国医疗和文化背景下实习护生伦理敏感性水平及伦理教育成效的可靠工具。
  • 临床护理※内科护理
  • 杨秀梅, 王雨, 刘继红, 张树龙, 王海玥, 张欣廷, 纪代红
    护理学报. 2023, 30(21): 75-7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23.21.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络叩击联合吐纳训练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术后患者I期康复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TAVR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同期对照法,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护理+经络叩击联合吐纳训练。对比2组患者术后ICU监护天数、首次下床运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从术后卧床到能够接受6MWT的时间及6WMT距离。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ICU住院小时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运动能力方面: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缩短(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从卧床到接受6MWT时间明显缩短(P<0.001),观察组6WMT距离明显增加(P<0.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法(经络叩击联合吐纳训练+常规康复护理)对TAVR患者Ⅰ期康复护理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护理,可缩短住院周期,提高运动能力恢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