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6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19-12-10
  

  • 全选
    |
    研究生园地
  • 张晓璐, 王国蓉, 郑莹莹, 杨璐
    护理学报. 2019, 26(23): 1-5.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200例在全麻下实施乳腺癌手术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乳腺癌术后引流管留置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用Hosmer and Lemeshow 检验来对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测验,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来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OR=1.337)、乳腺癌手术方式(OR=4.527)、腋窝淋巴结手术方式(OR=3.483)、负压引流方式(OR=4.518)、基础疾病(OR=6.170)、并发症(OR=2.846)均是影响乳腺癌术后引流管留置的危险因素。Hosmer and Lemeshow 检验提示预测模型拟合度为(χ2=10.539,P=0.229);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敏感性为0.815,特异性为0.750,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565。结论 BMI、乳腺癌手术方式、腋窝淋巴结手术方式、一次性负压引流方式、基础疾病、并发症均为影响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所建立的预测模型价值较高,可为临床做好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的管理提供参考。
  • 张娜, 宋金霞, 王宏桥, 周静, 金永龙, 王园园, 孙慧慧
    护理学报. 2019, 26(23): 6-1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纵向探究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在不同诊疗时间症状群种类及变化,为延续性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118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头部&颈部模块)在放疗2周末(T1)、放疗4周末(T2)、放疗6周末(T3)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T4)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构建症状群。结果 共提取4个症状群,其中疲乏-睡眠-情感症状群、口腔黏膜症状群在T1-T4持续存在,发音-吞咽困难症状群存在于T2-T4,胃肠道症状群仅存在于T2-T3。不同时间点症状群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症状群的动态性不仅体现在严重程度的变化上,还体现在症状群出现时间及内部构成上。医护人员应重视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症状群的动态变化,采取更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护理教育
  • 林芳, 郭杰敏, 杨璐, 陈倩, 魏秀红
    护理学报. 2019, 26(23): 11-15.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持续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程度分别为100%和9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5、0.921,协调系数分别为0.259、0.266(均P<0.01),构建的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项一级指标(教师、学生、教学设计、教学资源),13项二级指标和66项三级指标。结论 该指标体系设置合理、权重层次分明,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经进一步验证后可作为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的评价工具。
  • 曾文, 周菊, 钟瑶, 刘素敏
    护理学报. 2019, 26(23): 16-2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综合病例站点式培训在临床护士老年专科护理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月均老年住院病人≥40%病区中的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病例站点式培训方式。观察比较2组临床护士培训前和培训8个月末老年专科护理的理论与技能考核及护士核心能力评分。结果 培训前2组临床护士老年专科护理的理论与技能考核及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8个月末观察组临床护士老年专科护理的理论与技能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能力、教育指导能力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病例站点式培训能提高临床护士老年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水平,提升护士核心能力,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护理管理
  • 胡芬, 袁敏
    护理学报. 2019, 26(23): 21-2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颅脑疾病鼻饲患者营养状况管理APP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6月收治的颅脑疾病鼻饲患者的90名主要照护者及其30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2018年7—12月收治的颅脑疾病鼻饲患者的90名主要照护者及其30名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应用颅脑疾病鼻饲患者营养状况管理APP。结果 观察组营养风险筛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主要照护者及护理人员营养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脑疾病鼻饲患者营养状况管理APP使护理评估更科学,提高了营养风险筛查率,增加了学习自主性,规范了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是颅脑疾病鼻饲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管理工具。
  • 武艳, 徐琴, 周春苗, 董娟, 胡思萍, 袁昌平
    护理学报. 2019, 26(23): 25-2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婴幼儿经鼻气管插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婴幼儿经鼻气管插管护理质量监测提供标准化、量化的专科依据。方法 在综合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指南和标准及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的临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以Donabedian护理要素、环节和终末质量模式为框架,采用Delphi法对17名专家进行专家函询。结果 本研究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88%;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4、0.815;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64、0.341,经卡方检验,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构建的婴幼儿经鼻气管插管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婴幼儿经鼻气管插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信,可用于婴幼儿经鼻气管插管护理质量的量化评价。
  • 孙慧慧, 陈淑琴, 王小焕, 邵珂, 张娜, 王田田
    护理学报. 2019, 26(23): 29-32.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加速康复护理在普外科的推广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Delphi专家函询构建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 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48、0.854,协调系数分别为0.210、0.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构建的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65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普外科加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用于加速康复护理在普外科实施的质量管理。
  • 钟笑媚, 徐素婷, 徐信兰, 林艳
    护理学报. 2019, 26(23): 33-35.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一套输液外渗事件上报系统,达到护理人员实时、准确上报及追踪输液外渗事件,提高患者安全。方法 成立项目管理推进小组、现状调查、修订输液管理闭环流程、建成高危药物库及输液安全知识库等,构建一套实现高危药物智能提醒、自动识别外渗程度级别、外渗护理记录自动生成、输液外渗不良事件自动上报、数据自动收集统计、外渗事件延续性跟踪等功能的输液外渗事件上报系统,并应用于临床。结果 2018年系统采集高危药物外渗例数22例,2017年手动采集为14例。系统采集在外渗药物名称、静脉通道、药物外渗分级、药物外渗部位数据的正确采集率均高于手动采集数据。结论 输液外渗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操作便捷,系统采集数据更客观准确实时;实现了智能提醒、自动收集及分析数据,提供护理决策支持;实现了以临床护士为主导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模式。
  • 文献研究
  • 迟俊婷, 牛晓丹, 阮海慧, 陶红霞, 张静, 王艳红
    护理学报. 2019, 26(23): 36-4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常用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为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整理建库至2019年5月发表的有关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估工具的文献,对评估工具的基本信息、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结果 共检索到8个常用工具,国外有Beers标准(Beers' Criteria)、老年人处方筛查工具(Screening Tool of Older Person's Prescriptions, STOPP)和提醒正确治疗的筛选工具(Screening tool to Alert to Right Treatment, START)、GheOP3S标准、澳大利亚处方指示工具(Australian Prescribing Indicator Tool, APIT)、PRISCUS标准、EU(7)PIM目录,国内有中国老年人疾病状态下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初级判断标准、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版)。结论 上述评估工具中最常用的是Beers标准和老年人处方筛查工具,在地域性、关注度、覆盖面、循证证据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今后应在借鉴已有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评估标准并推广我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估标准的使用。
  • 李林蔚, 张彩虹, 郭洪花
    护理学报. 2019, 26(23): 41-4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群组式护理模式在围产期保健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进行综述,为探索适合国内的围产期保健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回顾,总结归纳国内外群组式护理在围产期保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进展。结果 群组式护理在产前和产时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妊娠、新生儿结局、降低孕产妇分娩恐惧及提高孕产妇认知方面,在产后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促进高效适当的避孕方式选择、促进产后新家庭的规划、提高家庭支持方面。结论 群组式护理模式具有确切的围产期保健应用效果,有待结合国情促进国内实施群组式护理模式。
  • 循证护理
  • 陈名桂, 侯春怡, 王芳芳, 张晓璇
    护理学报. 2019, 26(23): 45-49.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定ICU患者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最佳活动策略并应用于我院监护室,以规范患者早期活动策略,改善患者获得性衰弱的结局。方法 遵循JBI 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包括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证据应用实践变革以及证据应用后效果再审查3个阶段。检索英国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美国国立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国际指南协作网(Guideline International Network, GIN),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获取预防获得性衰弱最佳活动策略的最佳证据,利用JBI 2014 版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并通过结构讨论证据,并将证据转化为临床审查标准。结果 证据应用后患者肌力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证据应用前(P<0.05),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短于证据应用前(P<0.05),证据应用后ICU患者ICU获得性衰竭发生率低于证据应用前(P<0.05)。证据应用后10项审查标准执行情况优于证据应用前(P<0.05)。结论 基于证据的预防获得性衰弱最佳早期活动策略在ICU患者应用后,可规范早期活动行为,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ICU获得性衰弱发生,提高ICU患者自理能力,改善临床结局。
  • 王业青, 宋洁, 张小满, 肖萍, 吴淑琳
    护理学报. 2019, 26(23): 50-5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整合痴呆症患者居家照顾者需求的质性研究,为开展满足照顾者需求的干预研究,推动政策发展及服务改善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EMBase、Scopus、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12月收录的关于痴呆症患者居家照顾者需求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质性研究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整合结果。结果 共纳入19项研究,提炼出62个完整明确的结果,经过归纳组合后形成6个新的类别,得到2个整合结果:与痴呆症患者管理相关的照顾者需求;照顾者自身需求。结论 需对痴呆症患者居家照顾者的实际需求,开展满足照顾者需求的干预研究,推动政策发展及服务改善。
  • 调查研究
  • 赵丽金, 段怡, 赵敏慧, 张莹
    护理学报. 2019, 26(23): 55-6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母亲情绪心理因素及家庭管理对早产儿校正12月龄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1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妇婴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及其母亲各26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早产儿校正1月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以及中文版家庭管理量表对母亲进行评估,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早产儿及其父母的相关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校正12月龄体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早产儿校正12月龄时低体质量的发生率为27.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1月时患儿认可(OR=0.855,P=0.045)、校正1月时照护能力(OR=0.904,P=0.019)是早产儿校正12月龄时低体质量的保护因素;男孩(OR=3.409,P=0.002)、校正1月时母亲焦虑(OR=1.085,P=0.032)、校正1月时照护负担(OR=1.183,P=0.043)是早产儿校正12月时低体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早产儿校正12月龄低体质量的因素有校正1月时患儿认可低、校正1月时照护能力低、男孩、校正1月时母亲焦虑得分高、校正1月时照护负担得分高。建议在早产儿出院前,教会其母亲照护的知识及基本技能;与社区医院联动,建立并完善早产儿随访体系;随访时尤应注意男孩体质量情况,找出发生低体质量的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心理咨询师介入,帮助早产儿母亲建立照护信心,同时利用同伴间交流及互助,缓解母亲的焦虑情绪及照护负担,提高母亲对早产儿的认可度,从而保障早产儿顺利完成追赶生长,减少低体质量的发生。
  • 商薇薇, 鄢建军, 江燕, 邓娟
    护理学报. 2019, 26(23): 61-6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护士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提升其创新能力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2018年12月将我院科室按照14名总护士长分管的片区进行分层,每个片区随机选取15%共计55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评价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护士自我效能感总分为(33.16±5.44)分,成就动机总分为(12.50±5.48)分,创新能力总分为(109.57±18.97)分;本组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创新能力总分呈正相关(r=0.744,0.511;P<0.01),创新能力总分与成就动机总分呈正相关(r=0.592,P<0.01);成就动机在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76,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76%。结论 本组护士自我效能感及成就动机总分处于较高水平,创新能力处于较低水平;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创新能力总分均呈正相关,自我效能感既可以直接影响护理人员创新能力,也可以通过成就动机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创新能力。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可激发护理人员创新行为,提升创新能力。
  • 国美娥, 辛海霞
    护理学报. 2019, 26(23): 65-6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本科护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其与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高校学生电子健康素养量表及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对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的578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电子健康素养总分为(73.72±15.05)分,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145.61±20.08)分;不同年级的本科护生电子健康素养及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本科护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电子健康素养总分呈密切正相关(r=0.539,P<0.01)。结论 本科护生电子健康素养、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呈密切正相关。护理教育者应重视本科护生的电子健康教育工作,从体育锻炼、疾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资料利用等角度,引导本科护生提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加强电子健康信息的应用,提高其电子健康素养水平。
  • 临床护理
  • 朱芳, 邱赛男, 苏斯, 方婷
    护理学报. 2019, 26(23): 69-7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上挑扩皮技术在心电定位辅助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3—12月200例在心电定位辅助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观察组100例患者采用上挑扩皮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扩皮技术行PICC置管,观察比较2组行PICC置管患者一次扩皮送鞘成功、置管后24 h出现渗血情况、疼痛程度及7 d以内维护导管频次。结果 2组行PICC置管患者一次扩皮送鞘成功率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24 h出现渗血情况及7 d以内导管维护频次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挑扩皮技术,扩皮创伤小、深度浅,可有效降低了PICC置入后穿刺部位渗血情况,减少了维护频次,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心理卫生
  • 武妍, 赵国艳, 王艺
    护理学报. 2019, 26(23): 71-7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局部宫颈癌晚期患者预感性悲伤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局部宫颈癌晚期患者146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晚期癌症患者预感性悲伤量表、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进行调查,并分析预感性悲伤与心理控制源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患者预感性悲伤总分为(42.78±19.22)分,心理控制源3个维度得分为内控型(20.19±4.03)分、他控型(28.87±5.43)分、机遇控型(21.72±4.26)分。预感性悲伤总分和心理控制源内控型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425,P<0.05),和心理控制源他控型、机遇控型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496、0.474,P<0.05)。结论 局部宫颈癌晚期患者预感性悲伤水平较高,心理控制源倾向于外部控制;预感性悲伤与心理控制源密切相关。提示应根据患者心理控制源的特点,制定干预措施,以减轻预感性悲伤反应,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 健康管理
  • 高莲莲, 陶静, 刘清华
    护理学报. 2019, 26(23): 75-7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23.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应用饮食目标设定健康教育策略促进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80 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完成6次糖尿病饮食管理的个体化教育和24周答疑。观察组采用目标设定策略,通过评估饮食问题,设定5大饮食目标,制定饮食计划,定时反馈饮食问题,讨论目标达成条目,修正饮食计划。观察干预24周末2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量表得分以及糖尿病相关问题量表5得分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尿病相关问题量表5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糖尿病饮食目标设定策略有利于提高患者饮食管理能力,改善患者代谢状态,缓解情绪障碍,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