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4-05-15
  

  • 全选
    |
  • 张茹欣,石红梅,刘雪琴,张尹红
    护理学报. 2014, (9):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老年相关科室护士的对营养学的知识、态度、行为和对住院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实施的现状,为老年相关科室护士营养学知识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广东省37家医院256名老年相关科室护士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相关科室护士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13.900±3.572)分、(48.800±6.935)分、(5.620±1.622)分,其营养知识得分与态度、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369、0.248,P<0.001),态度得分与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344,P<0.001)。受过系统营养知识培训的老年相关科室护士和未接受过系统营养知识培训的护士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相关科室护士对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知晓率仅为17.6%。结论老年相关科室护士营养知识储备不足、观念陈旧,虽有一定的营养风险筛查意识,但专业评估能力缺乏。接受调查的护士对营养学的求知态度较好,学习意愿强,因此为毕业后老年相关科室护士提供系统、专业、针对性强的老年营养学教育势在必行。
  • 任攀宇,张银玲,冯娜,刘海涛,惠凡琼
    护理学报. 2014, (9):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合并抑郁的现状,探索影响患者发生抑郁的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1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进行测评,并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患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164例患者中,存在抑郁76例,占46.3%,患者的抑郁得分高于中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病程、文化程度、自评经济压力和自评健康状况5个变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抑郁情况比较严重,且病情、病程、文化程度、自评经济压力和自评健康状况5个因素均是影响患者抑郁的主要因素。
  • 黄莉莎,李亚洁
    护理学报. 2014, (9):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深圳市市属医院护士时间管理倾向的现状。方法便利选取深圳市3所市属医院225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及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进行测量。对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深圳市市属医院护士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为(149.46±20.94)分;其中时间价值感维度为(37.10±6.44)分,时间监控观维度为(78.05±11.75)分,时间效能感维度为(34.32±5.47)分。深圳护士的时间管理倾向处于中等水平。深圳护士时间管理倾向得分与北京护士、高校辅导员、企业员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圳护士得分高于北京护士,低于高校辅导员和企业员工。结论深圳市市属医院护士时间管理倾向处于中等水平,低于其他行业,提示管理者应加强护士时间管理能力的培训,从价值感、监控观、效能感各维度全面提升护士的时间管理水平。
  • 闫雅凤,王玉玲,霍春暖
    护理学报. 2014, (9):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台北荣民医院护理信息化管理模式,包括完善的护理人员“进阶制度”的信息化、护理教师临床实务指导能力考评效果的信息化、院内护理丰富资源共享性的信息化、计算机执行医嘱核对实物图片信息化等。结合大陆护理信息化管理工作实际,可参考和借鉴台北荣民总医院的护理信息化管理经验,尝试建立院内网络护理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录入校正、显示各类药品实物图片信息,提高医嘱执行查对的准确性;加强各级护理人员信息化的管控,把护理管理者从繁琐的数据登记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 邱丽玉,徐伟英
    护理学报. 2014, (9):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提高床前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规范执行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开展品质管理圈活动,采用鱼骨图和冰山图分析导致床前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规范执行率低的主要原因有:床边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培训不到位;习惯思维影响;患者不配合查对工作。对此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查对时将患者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采用反问式查对;督促护士形成良好的查对习惯,时间3个月;请患者或家属共同查对;制定床前患者识别流程并列入入院宣教内容。结果经过3个月的改进,护理人员床前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不规范执行率由38.9%下降到8.0%。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床前患者身份识别流程规范执行率,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护理学报. 2014, (9):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倩蓉,杨明莹,王剑松,王海峰,袁薇,张丽霞,倪红
    护理学报. 2014, (9):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饶,袁丽
    护理学报. 2014, (9):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胰岛素注射装置,针头使用及废弃针头处理的现状,并进行分析,旨在发现针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注射针头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对门诊13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内容涉及注射装置类型,针头长度,是否更换过针头,更换针头的原因,有无重复使用针头的情况及重复使用的次数及原因,废弃针头的处理方法。结果88.0%的患者使用短针头,80.5%的患者重复使用针头,其中节省费用是重复使用针头的主要原因;仅有18.8%的患者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废弃针头。结论目前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针头使用情况欠佳,建议教育者运用PDCA循环加强胰岛素注射针头使用的风险教育及管理,以保证胰岛素注射更加安全。
  • 护理学报. 2014, (9): 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陶艳玲,周春兰
    护理学报. 2014, (9): 2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技能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与对策,为外周静脉留置针早期规范化培训与技术准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修订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测试卷》与《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技能关键要素评价表》,对3家三级医院423名新入职护士进行留置针知识与技能测试。结果新入职护士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百分制标化得分(42.11±20.68)分,处于低下水平;技能百分制标化得分(71.93±16.54)分,处于中等水平。影响留置针技能的主要因素是:在校期理论授课,在校期操作练习,实习期留置针课时数,实习期标准化学习课程,实习期正式技能示教与练习,实习期在指导下执行留置针穿刺频次及留置针知识。新护士最需要的学习方式是:临床场景模拟训练、正式技能示教和理论、技能、演练结合的标准化学习课程。最需要的学习内容是穿刺技术、基础理论和维护技术。结论新入职护士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技能水平不是很理想,医学院校与临床护理者应重视和规范新入职护士在校期、实习期、入职期留置针学习与训练,落实技术准入,以发挥留置针使用效能,减少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
  • 护理学报. 2014, (9):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晓静,马娇娇,唐果,胡颖,方翠,冀红美,王文娟,石金霞,刘晓丽,孟俊华
    护理学报. 2014, (9):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进行卧立位试验时中断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患者晕倒造成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1年1-12月在我院接受卧立位试验的89例患者根据试验是否顺利进行分组,试验中出现明显不适体征或者晕倒者做为观察组(20例);未出现任何明显症状者做为对照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钾、高血压病史、卧立位血压差以及服药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以女性居多(P<0.01),年龄偏大(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差与舒张压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体质量指数、血钾、是否有高血压病史以及服药史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年龄偏大患者、卧立位血压差较大患者更加容易出现晕厥,导致卧立位试验中断,对该类患者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护理。
  • 刘宗淑,刘淑丽,罗占林
    护理学报. 2014, (9):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头皮扎条形止血带,预防3种方案化疗药所致化疗性脱发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恶性实体肿瘤化疗患者,均属首次采用紫杉烷类或恩环类单独化疗,或两药联合化疗,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紫杉烷类组、紫杉烷类+蒽环类组、蒽环类组各40例。所有患者静脉应用化疗前,都按要求使用条形止血带,观察3组患者在化疗2个疗程后3~4周的头发保护效果。结果条形止血带预防化疗脱发,使紫杉烷类组、蒽环类组的患者分别获得88%、90%的保护,而在紫杉烷类+蒽环类组,只有45%的保护,3组预防脱发保护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0例患者的总体预防脱发保护有效率为74%。结论恶性实体肿瘤化疗患者,在静脉用紫杉烷类或恩环类化疗药当天,应用条形止血带沿发际扎束头皮,可以有效预防化疗性脱发。
  • 张翔玲,郑少燕,周琇,李楚莲,李惠卿
    护理学报. 2014, (9):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不同温度对比剂对血管的影响,以减少CT检查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将1200例行CT检查患者随机分成加温组(对比剂加温至37°C)及常温组(常温22°C,对比剂不加温)。观察注射不同温度对比剂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并比较两组药物外漏及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剂外加温至37°C可以降低对比剂黏稠度,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明显低于无加温的对比剂对血管产生的压力(P<0.05)。对比剂外加温可降低高浓度对比剂(优维显370)药物外漏的发生率(P<0.05)。结论对比剂外加温能有效降低对比剂注射过程对血管壁的压力并减少药物外漏不良事件的发生。
  • 周茜,唐蕊,张宇珊
    护理学报. 2014, (9):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1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体会。该患者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此药常会导致肌肉和呼吸系统的严重并发症,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尤其加强夜间巡视;加强酒精戒断反应、重症肌无力危象、精神症状的观察;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加强安全管理;心理护理的重点是激励疗法和行为疗法。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
  • 护理学报. 2014, (9): 3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朱琳,彭顺秀,黄俊平,梁绍基,陶云燕
    护理学报. 2014, (9):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腔镜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中护理关键点质控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6例腔镜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对照组)的术中护理质量缺陷点,包括低体温、压疮、器械管理及配合不佳;对进行相同手术的58例患者(观察组)的术中护理进行改进。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温降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体温更为平稳(P<0.01),无压疮(P<0.01)和深静脉血栓(P<0.05),观察组的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腔镜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中进行护理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低体温、压疮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护理的质量。
  • 护理学报. 2014, (9): 39-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黄玉桃,陆关珍
    护理学报. 2014, (9):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分析112例腹部外科低钾血症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钾血症轻度85例,中度25例,重度2例;无症状低钾血症15例,四肢乏力55例,有腹胀等消化道症状26例,口渴、多尿7例,胸闷、心悸5例,排尿困难4例。给予低钾血症患者院前病因干预,嘱患者勿过度疲劳;均衡择食;防止剧烈运动;以饮食补钾为主,口服补钾为辅;进行术前病因干预,尽量缩短禁食时间,防止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睡眠,口服与静脉补钾相结合;进行术后病因干预,术后24 h及48 h常规监测血钾变化,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肛门排气恢复,尽早恢复进食,防止体液丢失,维持酸碱平衡,静脉补钾遵循补钾原则。通过严格执行院前、术前、术后病因干预和低钾处置的血钾水平监测路径,低钾血症患者在术前全部治愈,术后48 h内均无低钾血症发生。提示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腹部外科老年患者低钾血症的不典型症状,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血钾监测三者综合分析判断,以早期识别低钾,为尽早纠正低血钾争取时机。
  • 黄建辉,袁秋影
    护理学报. 2014, (9):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8月在我院足月阴道自然分娩的105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出生后脐部处理采取晚断脐(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脐带残端保留4 cm,断脐后脐部暴露直至干燥自然脱落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在我院足月阴道自然分娩的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出生后脐部处理采取常规断脐法,即早断脐(出生后10 s内),脐带残端保留1~2 cm,断脐后脐部采取无菌脐贴覆盖直至自然脱落的方法。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渗血、脐部外翻、脐疝、脐部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脐部感染、脐部渗血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增加脐部外翻、脐疝的发生率。结论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可有效的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脐部渗血的发生率。
  • 许晓飞,陈庆亮,王小燕,成金焕,史瑞芬
    护理学报. 2014, (9):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护理对妊娠期腕管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4例妊娠期腕管综合征的孕妇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47腕),予以神经营养药,腕管内局部封闭注射甾体激素(如类固醇激素),常规保守治疗和制动、物理因子治疗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27例(49腕),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康复护理人员予以全程运动康复护理,包括腕关节的主动运动,腕关节的被动运动,肌腱和神经滑行动作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两组干预30 d后,用数字分级评分法对疼痛进行评价,用kelly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均较干预前减轻,且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康复护理对妊娠期腕管综合征疗效影响显著,具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李敏,王峥,韩维嘉,贺敏霞,方雅珍
    护理学报. 2014, (9):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糊状经口饮食对中度吞咽障碍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成立多学科团队小组,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安全进食宣教和训练,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长期住院老年中度吞咽障碍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和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根据吞咽状况,兼顾患者的口味、意愿,进食半固体软食、浓流质、部分糊状饮食等;观察组将所有食物和液体,按专业的方法制成全糊状饮食,两组患者均自行经口进食或喂食。观察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进食情况、营养状况和吞咽障碍程度。结果干预90 d后,观察组营养素摄入量、营养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才滕氏吞咽障碍程度评估,观察组级数有1例上升,无下降;对照组有5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糊状饮食能改善老年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延缓吞咽障碍的进展,是便于推广的方法。
  • 黄淑芳,叶文秋,林绍英,李明,许海珍,林凯思
    护理学报. 2014, (9): 5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跌倒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12月收治的老年跌倒患者180例,按照患者出院后居住地分配至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83例。两组患者除接受已诊断疾病的常规护理外,住院期间给予防跌倒护理,出院前给予出院指导,出院后将患者转诊至居住地所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纳入慢性疾病管理组进行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1年内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跌倒1年内的再跌倒发生率、再跌倒发生次数和再跌倒造成伤害人数。结果在跌倒1年内再跌倒发生率、再跌倒发生次数和再跌倒造成伤害人数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降低老年跌倒患者跌倒1年内的再跌倒发生率、再跌倒发生次数和再跌倒造成伤害人数。
  • 祝小丹,邝景云,谭连芬
    护理学报. 2014, (9):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用于老年期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6月在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老年期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能力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日常生活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MMSE及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MMSE评分及ADL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ADL评分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时间判断力、地点定向、记忆力及语言能力单项评分较干预前改善明显(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期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可有效控制及延缓病情进展。
  • 谭妃英
    护理学报. 2014, (9): 6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水胶体敷料对预防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水胶体敷料预防静脉炎的临床护理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上,对2007-2012年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关键词为:“水胶体敷料”、“静脉炎”、“对比分析”、“比较”等,采用Rev Man5.2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水胶体敷料与普通敷料相比,总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7,CI:0.11~0.25,Z=8.98,P=0.000);I级静脉炎发生率对比(OR=0.21,CI:0.12~0.36, Z=5.68,P=0.000),II级静脉炎发生率对比(OR=0.22,CI:0.10~0.48,Z=3.76,P=0.000),III级及以上的静脉炎发生率对比(OR=0.14, CI:0.04~0.53,Z=2.90,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3 d的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57,CI:1.96~6.50,Z=4.15,P=0.000)。结论应用水胶体敷料能减少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不同程度静脉炎的发生率,同时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 护理学报. 2014, (9): 6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程梅,肖秀英,刘谦虚,邓少颜,罗瑞玲,辛晓艳,周琳莉,程茂竹
    护理学报. 2014, (9): 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加耳穴贴压对鼻窦炎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3月在本院因鼻窦炎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0例,术后分别进行冰敷、穴位按摩、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的护理干预,并于下列时间点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术后1h、4h、手术当天睡前、术后24h、48h,其中术后1h、4h还在干预前进行评分。结果术后1 h和4 h,穴位按摩组和穴位按摩+耳穴贴压组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疼痛明显缓解(P<0.05)。干预后,穴位按摩+耳穴贴压组患者在术后1h和4h疼痛程度较其余两组均明显减轻,在术后当天睡前、术后24h和48h则仅与冰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窦炎术后患者实施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较单独采取冰敷或穴位按摩能及时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干预措施。
  • 王敏芳
    护理学报. 2014, (9): 6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推拿治疗的效果。方法9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的复方通便膏贴敷神阙穴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每天推拿1次,3 d为1个疗程,每天观察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治疗能有效促进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且该方法无不良反应,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
  • 应小小
    护理学报. 2014, (9): 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五倍子汤熏洗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患者按临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70例于术后第2天起,每天换药前行五倍子汤熏洗坐浴;对照组70例,以1∶5000复方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连续熏洗1周后,评价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4,P<0.05)。结论五倍子汤熏洗坐浴可有效促进肛瘘术后的创面愈合,疗效确切。
  • 陈峰英
    护理学报. 2014, (9): 7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经络拍打结合穴位按摩预防腰椎手术患者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预防便秘,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经络拍打及穴位按摩,每日2次。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便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28%,对照组发生率为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络拍打及穴位按摩可促进腰椎手术患者术后的胃肠蠕动,促进排便,减少便秘的发生。
  • 俞兰兰,张佳琪,杨惠宁,许艳华,曹敏,徐红,刘扣英
    护理学报. 2014, (9): 7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分析优质病区与普通病区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探讨护士的主要压力源,为指导护士采用正确的方式缓解压力提供依据,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238名优质病区护士、103名普通病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护士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在“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得分方面,优质病区组低于普通病区组(P<0.05);两组护士均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得分最高;两组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三级甲等医院优质病区和普通病区护士工作压力均处于中等水平,较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主要压力源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优质病区护士来自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的压力低于普通病区护士。
  • 孙瑶,刘永军,李文源
    护理学报. 2014, (9):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糖尿病高患病率、高致残率的背景下,提出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家健康管理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的目标人群及服务流程。该模式将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延伸到家庭,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可靠、专业的健康指导,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患者带来了智能、便捷的健康服务。但模式也在定价问题、用户依从性、服务人员数量、用户流动性、技术实现等方面存在难点。针对上述难点,提出了分类定价、家属劝说、成立呼叫中心、就近选取服务对象、加大政策导向等对策。下阶段的研究工作将围绕深入开展居家健康管理,评价模式效果,建立医养结合新模式等内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