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报 ›› 2019, Vol. 26 ›› Issue (10): 44-48.doi: 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0.044
张苏梅1, 王大军2, 何瑛3, 刘东东1, 王化玲1
ZHANG Su-mei1, WANG Da-jun2, HE Ying3, LIU Dong-dong1, WANG Hua-ling1
摘要: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手机依赖状况,探讨本科护生压力、应对方式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为护生的教育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陕西省3所院校1 774名本科护生,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大学生压力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压力总分、消极应对方式均分、手机依赖总分依次为(44.75±10.35)分、(1.14±0.53)分、(44.77±10.99)分。护生手机依赖总分与压力、消极应对方式总分呈正相关(β=0.299,β=0.143;P<0.01)。路径分析表明,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和手机依赖之间起中介作用(β=0.028,P<0.01)。结论 压力、消极应对方式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压力可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手机依赖。护理本科院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应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并引导学生更多的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减少消极应对方式的应用,以减轻其手机依赖水平。
中图分类号: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 (2018-08-20)[2019-01-1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t20180820_70488.htm. [2] Yen C F, Tang T C, Yen J Y, et al.Symptoms of Problematic Cellular Phone Use, Functional Impairmen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on among Adolescents in Southern Taiwan[J]. J Adolesc, 2009, 32(4):863-873. DOI:10.1016/j.adolescence.2008.10.006. [3] 王月琴,张宇.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29(11):868-873. DOI:10. 3969 /j. issn. 1000-6729. 2015. 11. 013. [4] Gao T, Li J, Zhang H, et al.The Influence of Alexithymia on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he Role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J]. J Affect Disord, 2018(225):761-766.DOI:10.1016/j.jad.2017.08.020. [5] Diehl M, Chui H, Hay E L, et al.Change in Coping and Defense Mechanisms across Adulthood: Longitudinal Findings in a European American Sample[J]. Dev Psychol, 2014, 50(2):634-648. DOI:10.1037/a0033619. [6] 李静,闫国伟,张静平.医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 24(12):1828-1831.DOI:10.13342/j. cnki. cjhp. 2016. 12. 016. [7] Leung L.Linking Psychological Attributes to Addiction and Improper Use of the Mobile Phone among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J]. J Child Media, 2008, 2(2):93-113. DOI: https://doi.org/10.1080/17482790802078565. [8] 黄海,牛露颖,周春燕,等. 手机依赖指数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22(5): 835-838. 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4.05.062. [9] 李虹,梅锦荣. 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J]. 应用心理学, 2002,8(1):27-32. [10] 解亚宁.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8,6(2):53-54. DOI:10.16128/j.cnki.1005-3611.1998.02.018. [11] 邓兆杰,黄海,桂娅菲,等.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29(1):68-73.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5.01.012. [12] 李宗波,梁音,王婷婷. 大学生手机依赖、自我控制对拖延行为的影响[J]. 心理研究, 2017, 10(2):90-96. [13] 范筠娜. 医学生的压力源、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与抑郁的关系研究[D]. 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 2013. [14] 唐楠,钟梦诗,王晓燕,等.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研究, 2017, 31(36):4681-4683. DOI:10.3969/ j.issn.1009- 6493.2017.36.026. [15] 雷慧,王燕. 本科护生实习初期压力源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报, 2011, 18(8):11-13. DOI:10.16460/ j.issn1008-9969.2011.08.007. [16] 汪甜甜. 大学生羞怯对自我损耗的影响:消极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的多重中介作用[D]. 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 [17] 张金健. 压力知觉、手机使用动机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5, 32(2):147-149. [18] 周筱春,赵凯怡,李霞,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护理学报, 2018, 25(17):50-54.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8.17.050. [19] 沈友田,胡笑羽,叶宝娟. 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机制:领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心理学探新, 2018, 38(3):267-272. [20] 黎慧,印怡臻,王安妮,等. 职业倦怠在护士应对方式与共情能力间的中介作用分析[J]. 护理学报, 2018, 25(8):5-8.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8.08.005. |
[1] | 李疆伟, 王树君, 李长仔, 胡宝山, 焦桂梅, 张卫红. 基于压力应对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心理压力、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25, 32(4): 64-69. |
[2] | 林丽华, 盖薇, 王语璇, 尹丽丽, 吕郑晗, 陶艳玲. 自我同情在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与病耻感的中介作用[J]. 护理学报, 2024, 31(9): 15-19. |
[3] | 彭静, 李金秀, 谭江红, 王晓庆. 动漫短视频联合翻转课堂教学对急诊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24, 31(6): 22-25. |
[4] | 滕燕, 杨露, 杨静, 郑敏, 黄宁, 高祥. 基于临床病例分析的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模块化理论-实验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 护理学报, 2024, 31(6): 26-29. |
[5] | 张露心, 焦延超, 文稀, 田利, 王婷, 田凤美, 李惠玲. 护理本科生在“慕课西行”同步课堂学习体验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报, 2024, 31(6): 30-34. |
[6] | 吴觅之, 刘文生, 潘红英, 余红梅, 黄晨. 住院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数据挖掘及防范对策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5): 34-38. |
[7] | 方素娟, 伍丽华, 吴心雨, 廖源, 赵耀, 魏婉婷, 李瑜. 社会联结感在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的中介效应研究[J]. 护理学报, 2024, 31(4): 70-74. |
[8] | 张许婷, 罗彩凤, 魏兰芝, 邵校, 尚彬, 卞泽坤, 吕妃, 孙炜怡. 实习护生体面劳动感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学报, 2024, 31(3): 12-16. |
[9] | 商丽, 黄菲, 程利, 张桃桃, 王宏梅. 本科护生参与漫改剧学习体验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报, 2024, 31(3): 25-29. |
[10] | 王丽云, 张明慧, 张新月, 沙凯辉.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J]. 护理学报, 2024, 31(3): 57-62. |
[11] | 何洪, 王佳琳, 袁中清, 滕梅, 任黔黔, 蔚萌. 领悟社会支持在护士应急能力与心理负荷的中介效应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3): 63-67. |
[12] | 肖霄, 张煊丽, 张云漪, 谢梓洋. 代际共同养育关系对0~3岁婴幼儿母亲抑郁的影响机制研究[J]. 护理学报, 2024, 31(24): 57-63. |
[13] | 黄璜, 钟可琪, 钟丽华, 李惠卿, 吴春华, 许梅. 199名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24): 64-67. |
[14] | 于宛辰, 吴萍, 柳嘉怡, 武贤明, 庞晓丽, 王汕珊. 本科护生个人掌控感的潜在剖面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23): 23-27. |
[15] | 杨小慧, 陈金鑫, 李恋, 胡阳, 石慧, 方千惠, 李莎, 顾劲扬. 经典原位肝移植手术护理标准作业程序的构建及应用[J]. 护理学报, 2024, 31(20): 50-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