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报 ›› 2018, Vol. 25 ›› Issue (22): 77-78.doi: 10.16460/j.issn1008-9969.2018.22.077
• 护理创新 • 上一篇
邹丽, 郑雅宁, 吴瑜玲
摘要: 目的 自行设计一种供剖宫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自然寻乳的医用皮肤接触组合母子衣。方法 该组合母子衣包括产妇服、新生儿安全囊袋和腰腹带。由棉质材料制成,分冬季和夏季款,夏季款采用纯棉质面料,冬季款采用加厚型棉质材料和保暖棉质材料制作。结果 该组合母子衣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后产妇和新生儿转运时,母婴皮肤充分接触,能够促进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保障了新生儿的保暖问题以及新生儿与母亲完全皮肤接触便于自然寻乳的问题。结论 该组合母子衣具有5个创新点:(1)产妇服与新生儿安全囊袋、新生儿保暖帽、产妇腹带组合联系为一个整体;(2)新生儿安全囊袋通过系带可拆卸式的安装于产妇服的内里、胸前部位;(3)腰腹带通过系带可拆卸式的束缚在产妇腰背部,位于产妇服外侧;(4)新生儿安全囊袋包括囊袋本体和设置于囊袋本体两端的连接头;连接头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件;(5)新生儿安全囊袋内设置有保暖帽,保暖帽顶端设计一系带,将保暖帽通过系带可拆卸式固定于新生儿安全囊袋上部。
中图分类号:
[1] 魏莉,蔡娟,李丽,等. 头部制动枕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117-120.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8.01.022. [2] 胡建新,李萍,刘明秀.袋鼠式护理促进新生儿母乳喂养的Meta 分析[J]. 护理学报, 2016, 23(5):9-13.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5.009. |
[1] | 杨丽娜, 黄蓉, 姚梅琦, 王竹青, 徐怡婷, 谢佩敏. 产后母乳喂养行为中断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J]. 护理学报, 2024, 31(23): 59-65. |
[2] | 陈燕, 钱莉, 徐瑾. 父亲模仿婴儿吸吮乳头手法干预对母婴分离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23, 30(8): 74-78. |
[3] | 孙菲, 刘敏, 胡珊珊, 吴蕾, 刘君, 李萍. 基于Meta分析构建早产儿母亲泌乳建立风险预测评分模型[J]. 护理学报, 2023, 30(23): 1-5. |
[4] | 林润, 陈晓欢, 李文洲, 金调芬, 林常芳, 朱玲玲. 母乳喂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2, 29(20): 65-69. |
[5] | 沈敏, 郑雅宁, 张竑, 吴瑜玲. 生物养育法联合317护APP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19, 26(5): 54-58. |
[6] | 张竑, 沈敏, 郑雅宁. 外敷产妇服的研制[J]. 护理学报, 2019, 26(5): 75-76. |
[7] | 吴祝凤, 殷彩欣, 徐琼, 崔诗敏, 徐茜雯. 母婴皮肤接触方法及实施现状[J]. 护理学报, 2019, 26(1): 36-39. |
[8] | 赵彩霞,陆金美,朱春云,崔娟. 无缝隙护理干预对乳头凹陷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18, 25(9): 53-56. |
[9] | 郑雅宁,丁颖,吴瑜玲. 基于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对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18, 25(5): 75-78. |
[10] | 孙黎,余欣,陈嘉玉,周艳,郭晓萍,王晓杰,李明龙. 基于HIMSS 7级的母乳喂养闭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护理学报, 2018, 25(17): 45-49. |
[11] | 王雪璐,庄薇,赵敏慧,余慧,侯燕文,吴文燕. 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17, 24(4): 64-67. |
[12] | 王瑜,付星,靳芹,周芮. 重庆市1544名本科生母乳喂养知识、态度、意愿的现状调查[J]. 护理学报, 2017, 24(23): 45-48. |
[13] | 王金雅,方杏香,丁梦贞,柳文霞,沈军英,陈玉飞,王素萍. 400名舟山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家长母乳喂养知信行调查[J]. 护理学报, 2017, 24(16): 34-37. |
[14] | 贺芳,王晓杰,温秀兰.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对NICU患儿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17, 24(16): 46-48. |
[15] | 郑锦霞,王勤,赵敏慧,庄薇. 闭环式管理模式对提高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效果研究[J]. 护理学报, 2016, 23(5): 32-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