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3-04-15
  

  • 全选
    |
  • 李亚洁,蒋 娅,薛耀明,谢翠华,孟 敏,符霞军,罗祥蓉,宋丽霞
    护理学报. 2013, (7):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方法使用比利时RS-SCAN公司生产的Footscan1m压力平板,检测357例2型糖尿病患者自然行走过程的赤足压力,多次测量后取3次数据计算各区域压强的平均值录入 SPSS 16.0统计软件.结合足底压力测量软件将足底分为第1趾,第2—第5趾、第1、第2、第3、第4、第5跖骨底、足弓、足跟内侧、足跟外侧共10个解剖区域.检查足外观有无胼胝及拇趾外翻,根据软件计算足弓指数将患者足型分为正常足、扁平足及高弓足,分析指标为患者足底各分区压强、全足压强和双足平均总压强(N/cm2),比较左右足全足压强及不同性别患者左右足全足压强,不同足外观、足型患者双足平均总压强.结果足底各分区前3位排序,左足:第3跖骨底>第4跖骨底>第2跖骨底,右足第3跖骨底>第2跖骨底>足跟内侧.左、右足全足压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足>右足(P<0.01),男性患者左右足全足压强均大于女性患者(P<0.05).357例患者中胼胝者66例,拇趾外翻45例.比较不同足外观患者双足平均总压强,胼胝组最高(P<0.05).不同足型患者比较,3组间足底压强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分区压强最高值双足均为第3跖骨底,全足总压强比较左足>右足,男性>女性.糖尿病合并胼胝者足底压强最高,不同足型患者间足底压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宁晓梅,马俊,王丽萍,路海云,王鲁霞,蔡春媚
    护理学报. 2013, (7):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筛选双料喉风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最佳方案,形成规范化操作,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轻、中度溃疡性直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药液温度(37~39℃/40~41℃)、药量(1.1/2.2 g)、灌肠材料(肛管/吸痰管)、灌肠姿势(左侧卧位/胸膝体位)、导管插入深度(10~15 cm/根据肠镜结果插入15~25 cm)、保留灌肠时间(≥6 h/<6 h)及疗程(2/4周)7因素2水平,利用L8(27)正交试验安排试验,把纳入的患者分为8组.使用疾病活动指数进行疗效判定,以找出最优化的灌肠治疗方案.结果双料喉风散溶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最佳方案为:保留灌肠药液温度为40~41℃,药量为2.2 g,灌肠材料使用吸痰管,灌肠时患者采取胸膝体位,插管深度根据肠镜结果插入15~25 cm,灌肠液保留时间≥6 h,灌肠疗程4周.结论在这7个灌肠影响因素中,灌肠药液保留时间为影响临床疗效的最主要因素,其余影响因素作用不明显.
  • 孙晓,施雁
    护理学报. 2013, (7): 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护士不良事件的报告态度、行为意向及行为.方法采用中文版临床不良事件报告量表对上海市3所三级医院和2所二级医院的453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报告态度各维度得分最高为对责备文化的感知,最低为对报告系统本身的感知.对“临床场景”,报告意向介于“可能”与“极其可能”之间的护士数占91.6%;今后报告不良事件的可能性介于“可能”与“极其可能”之间的护士数占77.0%.既往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过不良事件的护士人数占52.1%,其中对不良事件采取上报行为的护士数占64.0%.结论护士不良事件报告态度和行为意向较为积极,但尚存在漏报、瞒报现象,还有待从构建非惩罚、和谐的团队文化氛围,提高护士认知度和对报告益处的感知,完善报告系统自身建设等方面加以改善.
  • 姚苏宁,严小惠
    护理学报. 2013, (7):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情景教学法在用药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1级3个班级152名护生在用药护理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法:借助医院由国家财政支持的较完善的护理实训基地,建立医生、药师、护士、患者互动的高度仿真模拟系统,包括仿真病房与药房;向护生发布精选的临床实际发生的用药护理教学案例,提出相关问题;护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仿真病房,分医生组、药师组、护士组、患者组,每组派1名护生扮演相应角色参加,再现医疗事故的现场,或再现不良反应发生过程.课程结束后比较情景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的用药护理的知识与技能的考核成绩,并作情景教学法组护生问卷调查,以评价情景教学法在用药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结果采用情景教学组的护生平均分和优秀率都显著高于非情景教学组;90%以上的护生认为能激发学习兴趣和提升岗位责任感,有利于掌握核心职业技能.结论情景教学法能提高用药护理教学效果,提升用药护理能力;用药护理事故体验可有效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有效强化岗位责任.
  • 杨连招,叶凤,杨祺,崔妙玲
    护理学报. 2013, (7):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玲,周素玲,鲁桂兰,莎莉
    护理学报. 2013, (7):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蒋娅,李亚洁
    护理学报. 2013, (7):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鲍娟,章泾萍,罗琨,何爱兄,徐智华
    护理学报. 2013, (7): 2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以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确诊为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有无并发低钠血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年龄、性别、损伤平面、完全截瘫、损伤严重程度、精神状态、甘露醇使用、激素使用、高热、腹泻、合并感染、合并颅脑损伤及血糖、血钾值等指标对其发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热、合并颅脑损伤是低钠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热和合并颅脑损伤是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早期加强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降低急性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
  • 孟朝琳,王燕翔,吴小彬,李明子,张锦辉
    护理学报. 2013, (7):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餐后不同时间进行抗阻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作用的差异,旨在为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进行抗阻训练的最佳时间提供依据.方法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第2天—第4天3 d中分别于晚餐后30 min、60 min和90 min进行为时30 min的抗阻训练,观察每天运动后即刻血糖值与入院第1天不进行运动的相同时间点相比血糖下降情况,同时观察每天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60 min、运动后120 min血糖的变化.结果不同运动日餐后60 min的血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30 min运动日运动后即刻血糖与对照日相同时间点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30 min运动日,运动后120 min血糖与运动前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60 min运动日,运动后即刻血糖、运动后60 min、运动后120 min血糖与运动前相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后30 min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即刻血糖有所下降,餐后60 min运动降糖持续时间较长.
  • 黎春常,李艳敏,蓝惠兰
    护理学报. 2013, (7):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并发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急危重症医学部收治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真菌培养的结果分为真菌感染组(n=60)和对照组(n=9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真菌感染组病死率为45%,高于对照组的病死率28%(χ2=4.646,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发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10 d、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25分、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7 d、衰竭器官>2个、气管切开、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30 d、使用制酸剂和合并糖尿病(P<0.05).结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早发现危险因素,针对性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治疗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杨园,何丽
    护理学报. 2013, (7):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16例晚期中央气道恶性肿瘤阻塞患者采取经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治疗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术前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及体位护理;术中在尽量维持有效血氧浓度的基础上,密切观察,熟练配合,缩短操作时间;术后做好出血、窒息、气道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保证手术效果.本组患者共行29次高频电治疗,在最后1次治疗结束后,11例患者气道完全打通,5例部分打通.治疗后,患者在吸气性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强迫体位、气促指数等体征方面都有显著改善.
  • 陈惠珍,杨筱敏,陈晓洁
    护理学报. 2013, (7):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1例服用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体会.密切观察呼吸情况,重点观察呼吸频率、深度,监测氧饱和度;做好皮肤护理;指导相关饮食和口腔护理;预防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通过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药疹及支气管哮喘得到治愈,康复出院.
  • 姜薇,赵闽,徐文苑,王榕榕,杨洪霞
    护理学报. 2013, (7):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饮食护理.对28例患者在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阶段、粒缺阶段、康复阶段给予3阶段持续个体化饮食指导,饮食原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予无菌饮食,蛋白质、脂肪、糖类合理搭配,增加饮食量的同时选择促进造血及提高免疫力的食物.28例患者在预处理阶段,通过计算患者平均每日每公斤体质量能量需要量和热量需求提供饮食;根据粒缺阶段相应症状提供个体化的饮食护理,如粒缺发热、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康复阶段逐渐增加食量,由半流食物逐渐过渡至软质食物,然后至正常饮食.结果28例原发性系统淀粉样变性干细胞移植患者,通过3个阶段持续制定个体化饮食指导,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加强患者机体营养,保证造血干细胞顺利植入,重建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
  • 曹海茹,崔颖,王云艳,瞿秀琴,段娟
    护理学报. 2013, (7):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术、双环法巨乳缩小整形术患者术后疼痛、引流、体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3种乳房整形手术后的护理重点与要点.方法收集119例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术、双环法巨乳缩小整形术患者围术期疼痛、体温和引流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隆乳术后患者疼痛明显.3种术式患者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环法巨乳缩小术患者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其他2种术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术后发热与患者体质量、乳房肥大下垂程度及乳房切除组织量呈正相关,r值为0.277~0.543(P<0.05).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后伤口引流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后引流量大,疼痛明显,应重点做好疼痛和引流的观察与护理;双环法巨乳缩小整形术后1 d患者发热症状最明显,应在术前关注患者的各项测量值,有重点地进行发热护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术患者疼痛与引流量与注射层次、手术损伤层次有关,根据术前乳腺 B超结果,有针对性地做好疼痛和引流护理.
  • 胡桂娟,蒋妮娜,谭明秀,谢学英
    护理学报. 2013, (7):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运动台签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深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16例妇科癌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11)和对照组(n=105),观察组遵照运动台签形式进行术后运动;对照组采用口头和书面形式,指导患者按照科室常规的功能锻炼进行术后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术后下肢临床表现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出院前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台签用于指导术后运动,能有效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李小红,沈明玉,李凤
    护理学报. 2013, (7):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15例新生儿水痘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护理过程中皮肤观察尤为重要,每班认真观察皮疹的特点,注意观察疱疹是否破溃糜烂,细致做好皮肤黏膜的护理,减少皮疹瘙痒,防止水痘疱疹破溃引起感染;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师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喂养,控制输液速度,记录24 h出入量,操作集中进行,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备齐抢救药品及物品;监测体温,发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用药护理;重视出院指导.本组15例患儿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均痊愈出院.
  • 杜玉凤
    护理学报. 2013, (7): 5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3例不动纤毛综合征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的呼吸道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确保麻醉安全;术后加强气道湿化,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做好控制感染及控制高热的护理.认为针对患者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以及疾病特征,给予术前、术后呼吸道护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3例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病情好转出院.
  • 罗彩虹
    护理学报. 2013, (7): 5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分析218例急诊科急性骨折患者的疼痛干预.应用口述疼痛评分以及疼痛管理指数评估患者的疼痛严重情况,及时准确应用止痛药物和止痛辅助措施,做好心理和环境护理等,评估疼痛管理效果.结果218例患者中在199例(91.3%)在急诊科期间患者采取了充分接受止痛措施,初始平均疼痛得分为6.9分,治疗后得分2.4分,等待止痛治疗时间平均为17.3 min.在应用药物止痛的过程中未发现患者有异常.
  • 闫坤丽,吉莉,顾志娥
    护理学报. 2013, (7): 5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脑卒中昏迷患者应用口咽部湿化法控制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86例脑卒中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使用生理盐水加入糜蛋白酶配制湿化液,对照组进行雾化吸入法,观察组进行口咽部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入院2周时两组发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入院2周时痰培养阳性、肺部散在点片状阴影和入院4周时发热、痰培养阳性和肺部散在点片状阴影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昏迷患者采用口咽部湿化法能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 欧阳菲,王瑞兰,牛秀娟
    护理学报. 2013, (7):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改良后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固定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4月住院,肿瘤晚期并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60例,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各30例.传统方法组采用缝线、固定夹、贴膜三重固定,改良方法组采用输液贴、3M胶布、贴膜三重固定.比较两组导管滑脱发生率、皮肤损伤程度和穿刺处皮肤细菌检出率.结果2种固定方式下导管均无脱落情况,改良方法固定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对患者皮肤损伤小,穿刺处皮肤细菌检出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改良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固定方法固定效果好,减少患者皮肤损伤,值得推广.
  • 赵翠萍,王京菊,李燕燕,曲志成,李跃华
    护理学报. 2013, (7):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护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9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采用抗抑郁中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痰阻、心脾两虚、心肾不交5个证型,按照不同中医证型,给予药膳疗法、耳穴埋豆疗法、音乐疗法综合干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积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干预后4周、8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4周、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膳疗法、耳穴埋豆疗法、音乐疗法等中医辨证施护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 谢伟萍,朱慧娟,魏敏
    护理学报. 2013, (7): 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生姜穴位贴敷预防眼科患者术后返回病房途中晕动病的效果.方法将既往有晕动病史眼科手术患者180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成两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术前护理及避免晕动病发生诱因预防晕动病,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术前30 min应用新鲜生姜行内关穴贴敷,在手术结束返回病房转移至病床后取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返回病房途中晕动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返回病房途中晕动病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晕动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姜穴位贴敷可明显减少眼科手术患者术后返回病房途中晕动病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志兰,周蓓,周建芳,周明霞,王锁丽,张红,周川芬
    护理学报. 2013, (7): 67-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茶水与康复新液的口腔护理效果.方法对678例住院危重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茶水组与康复新组,分别采用茶水及康复新作为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结果茶水组在口渴、口涩、口臭、恶心呕吐等不适发生情况少于康复新组(P<0.05或P<0.01).口腔感染发生率及pH值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茶水作为住院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能缓解患者口渴、口臭、口涩等不适感,采用茶水与康复新作为口腔护理液均能预防口腔感染,两者效果无明显差异.采用茶水作为口腔护理液价格低廉(价格0.5元/次)、安全经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占春旺,胡光丽
    护理学报. 2013, (7): 6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孤独感与生命意义感现状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第3版(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Loneliness Scale,UCLA)和生活目的量表(Purpose in Life Test, PIL)对268名在校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孤独感自评总分为(41.50±7.91)分,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孤独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生源地(t=2.243,P<0.05)、不同性格(t=5.196,P<0.01)的护理本科生孤独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本科生生命意义感自评总分为(97.50±16.68)分,高、中、低PIL得分的护理本科生在UCLA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L及其各因子得分越高,UCLA总分越低,提示护理本科生的生活目的与意义感水平越高,孤独感越轻,心理越健康.护理本科生UCLA得分与PIL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585,P<0.001),与PIL各因子均呈负相关(r=-0.472~-0.527,P<0.001),其中与生命价值的相关程度最高(r=-0.527).回归分析显示,护理本科生生命意义感对孤独感的预测能力为34.8%.结论护理本科生孤独感与生命意义感关系密切.生命意义感越强,孤独感就越轻,且对孤独感有一定预测作用.
  • 张丽萍,方雪梅,郑晓珍
    护理学报. 2013, (7): 7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晚期癌症患者家属在陪伴患者临终过程中对优逝认知的真实心理感受.方法通过访谈形式,访问了12名晚期癌症患者的家属,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晚期癌症患者家属在患者临终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负性情绪明显.初期表现为恼怒、恐惧、自责、无能为力;期间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家庭、其他患者及宗教信仰的支持力量;逐渐接受死亡,并对患者优逝的生理、心理、社会层面持有不同的期望.结论护理人员要积极提供良好的优逝技术,鼓励家庭核心成员及病友互相支持,尊重患者宗教信仰等,让家属理智面对死亡,接纳优逝,以期达到“逝者魂安”,共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 侯妹冬,梁月新
    护理学报. 2013, (7): 7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改良面罩高流量吸氧在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普通面罩的排气侧孔剪掉,使之变成2个便于纤维支气管镜经两侧鼻腔插入的侧孔,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后,调节氧流量8~10 L/min经改良面罩给患者持续吸氧至手术完毕.结果本组1398例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术中使用改良面罩高流量吸氧的患者,均1次进镜顺利完成纤维支气管镜的诊疗操作,无缺氧症状,血氧饱和度全程保持在95%~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面罩高流量吸氧在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术中的供氧效果好,大大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且改良方法简单,方便纤维支气管镜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