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报 ›› 2021, Vol. 28 ›› Issue (15): 20-24.doi: 10.16460/j.issn1008-9969.2021.15.020
宋嘉婷1, 黄绮华2, 肖文莉3, 杨钻钻1, 罗辉芳3
SONG Jia-ting1, HUANG Qi-hua2, XIAO Wen-li3, YANG Zuan-zuan1, LUO Hui-fang3
摘要: 目的 运用可视化分析法,总结灸法在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中的应用规律及发展现状,为灸法在化疗不良反应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7月8日公开发表在中国知网、万方、生物医学、维普4大数据库的文献,使用Excel对穴位选择、灸法、灸次、治疗周期,治疗时机、温度控制、文献主题等文献基本信息及主要信息进行数据提取。运用Excel和CiteSpace对年分布趋势、研究热点、作者及机构间合作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215篇,研究热点共有7个,分别为综述、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乳腺癌、隔姜灸;灸法在化疗后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有6种,分别为胃肠道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腹泻、癌因性疲乏、便秘;灸法有7种,穴位有21个;灸法在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中的应用年发文量呈递增趋势。结论 灸法能有效改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但在标准化方案及研究设计规范等方面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中图分类号:
[1] 汪安宁. 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 [2] 李宁,赵雨,王成伟,等.2000-2008年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2):4-8. [3] 丁学东. 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220-232. [4] 刘述梅,吕书勤.化疗恶心呕吐的中医治疗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8,36(2):119-121. [5] 王小妮,王娟.隔姜灸法对蒽环类化疗药物胃肠道反应的效果观察[J].甘肃医药,2018,37(5):472-473.DOI:10.15975/j.cnki.gsyy.2018.05.037. [6] 储真真. 补肾生血方减轻化疗血液学毒性反应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7] 刘俊,丁芋友,孟春芹,等.浅析健脾补肾法防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J].肿瘤药学,2014,4(2):103-106. [8] 韦巧玲,庞永慧,左红群,等.艾灸联合免疫肠内营养对新辅助化疗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5):541-545.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20.05.0541. [9] 张雪,黄文娟,徐天舒.麦粒灸对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6, 35(6):659-662.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6.0659. [10] 王林兰,李霄蕾,樊国华,等.穴位按压联合艾灸预防宫颈癌术后顺铂化疗胃肠道反应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 19(12):80-81.DOI:10.3969/j.issn.1672-9676.20 14.12.044. [11] 李扬帆. 督灸合雷火灸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81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3, 5(22):40-41.DOI:10.3969/j.issn.1006-978X.2013.02.028. [12] 王富春. 刺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3] 吴焕淦,严洁,余曙光,等.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6. [14] 兰蕾,常小荣,石佳,等.艾灸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2):2616-2620.DOI:10.13193/j.archtcm.2011.12.18.lanl.021. [15] 吴焕淦,马晓芃,刘慧荣,等.灸法研究的战略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18(3):355-360.DOI:10.11842/wst.2016.03.005. [16] 许晓洲,祝永福,夏黎明.艾灸治疗脾肾亏虚型癌因性疲乏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 29(5):712-715.DOI:10.16448/j.cjtcm.2017.0238. [17] 国文文,周天,张可睿,等.灸法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临床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23(3):123-126.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1.03.027. [18] 吴辉渊,郭红飞,徐婷,等.热敏灸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作用[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7):52-54. [19] 徐新安. 雷火灸中医操作干预铂类化疗药物消化道反应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18(97):311.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8.97.232. [20] 黄乔统,陈莲,蒋云峰.雷火灸联合昂丹司琼预防化疗消化道反应的效果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5,38(5):27-29. [21] 钱军,秦叔逵,杨爱珍,等.不同铂类药物对人肝癌细胞株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2,10(5):237-238. [22] 余婷,刘杰,杨兵,等.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12):4175-4184.DOI:10.11842/wst.2016.03.005. [23] 林彤彦,陈爽,赵岩.八珍汤联合雷火灸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6):984-985. [24] 钟伟金. 我国医学文献计量研究现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3):313-315. |
[1] | 郭林芳, 张培莉, 侯晓雅, 李滢, 曹敏, 高超越. 肝癌化疗患者线上线下结合营养干预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5, 32(4): 1-5. |
[2] | 刘璐, 朱钰, 曹义, 张华, 彭玉娜. 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术中实施不同目标体温管理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25, 32(4): 59-63. |
[3] | 曹敏, 张培莉, 侯晓雅, 高超越, 郭林芳, 李滢. ABC-X模型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照顾者营养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报, 2025, 32(2): 13-18. |
[4] | 陈赟, 卢雨轩, 祁艳焕, 毛佳慧, 钟印芹. 刺灸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 护理学报, 2025, 32(2): 25-30. |
[5] | 刘琪, 刘佳丽, 刘玉, 杨丽敏, 范育英, 吕星, 覃惠英. 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序贯同期放化疗期间躯体-心理症状负担轨迹及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学报, 2025, 32(1): 1-6. |
[6] | 莫然, 常晓未, 马芳芳, 顾晴. 18例肿瘤患者并发危重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的护理[J]. 护理学报, 2024, 31(8): 60-62. |
[7] | 李苗, 李红梅, 张俊, 李盼盼, 张宇彤, 王茜, 李沁瑶. 乳腺癌化疗患者自我倡权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20): 19-23. |
[8] | 范姜珊, 周厚秀, 赵戎蓉. 严肃游戏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热点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16): 27-32. |
[9] | 戴美芬, 梁钰贞, 杨静, 尤燕燕, 杨清, 昌广婷, 区幸莹, 黄传蔷, 陈智星, 区洁芬. 基于循证和中医理念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4, 31(15): 34-38. |
[10] | 冯丽娜, 田金丽, 李娟, 陈辰, 徐晓彤, 朱晓萌, 贺瑾. 淋巴瘤患者化疗期Connect-Home过渡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4, 31(15): 57-61. |
[11] | . 基于HFMEA方法优化日间化疗病房工作流程的研究[J]. 护理学报, 2024, 31(12): 26-31. |
[12] | 陈茜, 胡露红, 孙玲, 高娉婷, 王璐, 祝贤惠. 多学科协作背景下乳腺癌化疗外周神经毒性症状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J]. 护理学报, 2023, 30(8): 34-38. |
[13] | 刘爱华, 刘卓, 李敏, 李洪言, 李珺, 肖兰, 陈成, 李静. 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在复发性卵巢癌化疗患者安全用药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23, 30(6): 22-25. |
[14] | 袁婷, 徐妮妮, 范雪燕, 吕云鹏, 慕晓莹, 周芬. 艾灸干预类风湿关节炎护理操作关键点研究报告现状分析[J]. 护理学报, 2023, 30(5): 47-52. |
[15] | 沈晨, 王贞慧, 张群, 马克晶, 孙红, 梁涛.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我国护理管理领域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 护理学报, 2023, 30(2):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