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报 ›› 2021, Vol. 28 ›› Issue (7): 35-42.doi: 10.16460/j.issn1008-9969.2021.07.035
刘萍1, 尤奥林1, 刘姝1, 李亚楠1, 栾晓嵘2
LIU Ping1, YOU Ao-lin1, LIU Shu1, LI Ya-nan1, LUAN Xiao-rong2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读期间培养体验相关的质性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培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Scopus、EMBase、CINAHL、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0年7月的相关质性研究。文章质量评价采用2016版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运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提炼出63个结果、归纳出11个新的类别,综合为3个整合结果:临床实践可带来综合能力的提升,注重合理的培养方式获益感更强;科研能力是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想提升的能力,实际学习和获得的指导不足是很多问题的根源;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身份带来多种矛盾体验。结论 相关政策制定者和培养单位需充分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读期间的培养体验和需求,明确受教育者视角下培养模式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改进,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1] 李玉乐,焦静,朱晨,等.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19,19(11):1673-1677.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9.11.016. [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EB/OL].(2010-05-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1005/t20100513_92739.html. [3] 王艳红,张静.美国护理专业学位博士教育发展与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19, 16(6):421-424.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9.06.004. [4] 陈晓昱,钱志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17,23(17):32-34.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7.17.012. [5] 耿敬,周红,张子莹.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J]. 中华护理教育, 2020,17(1):61-67.DOI:10.3761/j.issn.1672-9234.2020.01.013. [6] 刘丹丹,钱志刚.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22(1):54-56.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6.01.025. [7] 张亚云,王明明,孙铮. 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16,31(15):94-96.DOI:10.3870/j.issn.1001-4152.2016.15.094. [8] 姚怡婷,周秀玲. 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9,40(5):378-380.DOI:10.13845/j.cnki.issn1673-2995.2019.05.025. [9] Eriksen MB, Frandsen TF.The Impact of Patient, Intervention, Comparison, Outcome (PICO) as a Search Strategy Tool on Literature Search Qu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J]. J Med Libr Assoc,2018,106(4):420-431.DOI:10.5195/jmla.2018.345. [10] Methley AM, Campbell S, Chew-Graham C, et al.PICO, PICOS and SPIDER: A Comparison Study of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in Three Search Tools for Qual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s[J]. BMC Health Serv Res, 2014(14):579.DOI:10.1186/s12913-014-0579-0. [11] 胡雁,郝玉芳.循证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157-174. [12] Lockwood C, Munn Z, Porritt K.Qualitative Research Synthesis[J]. Int J Evid Based Healthc, 2015,13(3):179-187.DOI:10.1097/XEB.0000000000000062. [13] 成磊,冯升,陆春梅,等.早产儿出院后父母照顾体验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整合[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5,15(9):1090-1097.DOI:10.7507/1672-2531.20150180. [14] 李晓霞,周春兰,胡明钰,等. 基于在线沟通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带教需求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 2019,26(11):24-27.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24. [15] 杨梓涵,谢菲.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初期情感体验的质性研究[J]. 天津护理, 2018,26(5):523-526.DOI:10.3969/j.issn.1006-9143.2018.05.006. [16] 田平.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临床实习环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D]. 湖州:湖州师范学院, 2015.DOI:10.7666/d.D730500. [17] 王淑粉,张艳,杨培常,等. 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体验研究[J]. 医学与哲学(B), 2014,35(1):88-90. [18] 张熠,刘丽丹,淮盼盼,等.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实践现存问题的体验[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30(23):73-75.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4.23.023. [19] 李梦诗. 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定位的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2014.DOI:10.7666/d.Y2630454. [20] 曾兢,周厚秀,朱京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临床实践学习体验的质性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29(23):24-27.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3.23.010. [21] 何振华,徐敏.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压力的质性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20,20(1):44-48.DOI:10.3969/j.issn.1671-315x.2020.01.010. [22] 徐婉琼,杨慧.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现状的质性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34(3):224-227.DOI:10.16821/j.cnki.hsjx.2019.03.008. [23] 虞立,姜金霞,陈瑜,等.护理研究生在读期间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 医院管理论坛,2019,36(1):31-33.DOI:10.3969/j.issn.1671-9069.2019.01.010. [24] 范丽丹,王苗苗,杜桦,等.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的质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3):234-237.DOI:10.11997/nitcwm.201903065. [25] 马明会,盖海云,刘婷. 首届中医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25(3):1-3. [26] 朱颀娜. 基于SWOT分析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临床实践环境、压力源研究[D]. 青岛:青岛大学, 2017. [27] 韩柳,王晋芳,赵俊强,等. 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其就读学位培养模式看法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 2016, 23(14):16-20.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4.016. [28] 杨巾夏,张文燕,武冰玉. 上海市3所高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培养模式认知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报, 2015,22(18):8-11.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8.008. [29] 彭易,钟亚萍,程云.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读体验与应对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 2011,8(8):339-342.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1.08.001. [30] 李梦诗,顾申,刘文庸,等. 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护理学报, 2014,21(1):22-24.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4.01.001. [31] 张海丽,赵秋利,张健.国内外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48(6):571-573.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3.06.031. [32] 彭保艳,李晓敏,刘莹,等.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期望与社会需求分析[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22(5):490-491.DOI:10.16770/j.cnki.1008-9985.2015.05.016. [33] 尼春萍,徐莎莎,画妍,等.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培养期望与需求研究[J]. 护理研究, 2015,29(27):3394-3396.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27.025. [34] 董维春,姚志友.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路径探索—一个整体性教育的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11):7-13.DOI:10.16750/j.adge.2019.11.002. |
[1] | 张静, 彭焕椽, 陈佳, 鲁永锦, 刘克玄, 侯晓敏. 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最佳证据总结[J]. 护理学报, 2025, 32(4): 41-47. |
[2] | 刘璐, 朱钰, 曹义, 张华, 彭玉娜. 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术中实施不同目标体温管理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25, 32(4): 59-63. |
[3] | 李疆伟, 王树君, 李长仔, 胡宝山, 焦桂梅, 张卫红. 基于压力应对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心理压力、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25, 32(4): 64-69. |
[4] | 龚祖华, 孙丽, 谭璇, 张悦, 施丹, 程娟娟. 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基础体征采集-比对-识别隐匿型病情变化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25, 32(4): 74-78. |
[5] | 吴超瑜, 刘尚昆. 麻醉恢复室护士危机管理能力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报, 2025, 32(3): 17-21. |
[6] | 李苗苗, 熊莉娟, 齐磊, 李敏, 向御婷. 基于Ridit分析法和秩和比法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在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25, 32(3): 22-26. |
[7] | 焦雪萍, 王志稳, 韩舒羽. ICU老年患者躁动行为的干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 2025, 32(3): 38-42. |
[8] | 李若雨, 刘鑫, 林萍, 陈丹, 林桦. 出院患者用药安全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 护理学报, 2025, 32(3): 50-55. |
[9] | 杨小娟, 毛孝容, 王静, 江华, 李蓉, 樊宇, 文青, 李林章, 陈晓容. 成人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 护理学报, 2025, 32(3): 56-61. |
[10] | 谭雯渲, 张容, 张立力, 王玮, 邵艳红, 方庆虹, 朱瑾. 心脏移植患者手术决策困境的现象学研究[J]. 护理学报, 2025, 32(3): 69-73. |
[11] | 曹敏, 张培莉, 侯晓雅, 高超越, 郭林芳, 李滢. ABC-X模型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照顾者营养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报, 2025, 32(2): 13-18. |
[12] | 朱天顺, 朱可可, 薛会元, 焦聪聪, 魏长慧, 王贺. 信息框架效应理论在健康管理领域应用的范围综述[J]. 护理学报, 2025, 32(2): 44-49. |
[13] | 刘硕怡, 熊莉娟, 李凌, 王玉梅, 何嘉, 李鑫, 袁淑蕾, 郭雪琴, 王暘婧, 张慧娟. 老年住院患者衰弱预防及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J]. 护理学报, 2025, 32(2): 50-55. |
[14] | 闫亚铃, 乐美妮, 姚桃琴, 王雪莲, 姜建玲, 辛艺. 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5, 32(2): 74-78. |
[15] | 顾妍鑫, 刘丽, 胡惠惠, 周芳, 杨怡, 高锐, 王培双. 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麻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5, 32(1): 7-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