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9-06-10
  

  • 全选
    |
    研究生园地
  • 朱桂月, 刘鸿雁, 刘安诺, 潘政雯, 蒋燕, 陈国红, 刘敏, 解秀云
    护理学报. 2019, 26(11): 1-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护生专业适应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护生专业适应性,提高职业胜任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科大学839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情绪智力量表以及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进行调查,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护生专业适应性影响因素。结果 本科护生专业适应性总分为(100.13±13.12)分,条目总均分为(2.63±0.3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专业喜欢程度、情绪智力是专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27.4%。结论 本科护生专业适应性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年级、专业喜欢程度和情绪智力是本科护生专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护理教育者应关注本科护生早期阶段专业适应性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增设情绪智力教育课程,利用情绪智力正向推动作用,帮助专业适应不良的学生摆脱困境。
  • 何月月, 黄秀美, 尹安春, 刘思雨
    护理学报. 2019, 26(11): 5-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ICU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ICU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有效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ICU护士16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临终关怀态度量表、死亡焦虑量表、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等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CU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ICU护士临终关怀态度总分为(97.28±10.36)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工作类型、亲身经历过/亲眼目睹过(除医疗环境外)严重威胁生命的事件、死亡焦虑和共情能力是ICU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ICU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偏低,受工作年限、聘用方式、亲身经历过/亲眼目睹过(除医疗环境外)严重威胁生命的事件、死亡焦虑和共情能力的影响。管理者应关注工作年限长、非在编、无亲身经历过/亲眼目睹过(除医疗环境外)严重威胁生命的事件、低共情能力水平和高死亡焦虑的护士,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ICU护士的临终关怀态度。
  • 赵炳媛, 刘凤, 姜桂春, 毛孟婷, 肖丽平
    护理学报. 2019, 26(11): 9-1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严重程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辽宁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93例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肿瘤患者纳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卡氏评分、体力评分、心理痛苦温度计、数字疼痛评分表及肿瘤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评估量表评分进行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肿瘤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中轻度便秘29例(15.0%),中度便秘116例(60.1%),重度便秘48例(24.9%)。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阿片类药物口服天数、奥施康定口服剂量(mg/d)、疼痛程度及近1周每天饮水量是影响肿瘤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严重程度的独立因素。结论 阿片类药物口服天数越长、剂量越大、疼痛程度越重及近1周每天饮水越少导致肿瘤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程度越重。
  • 何登鑫, 范秀珍
    护理学报. 2019, 26(11): 15-19.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心功能衰竭患者自护维持的现状,分析健康素养在心功能衰竭患者抑郁症状与自护维持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心功能衰竭患者自护维持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321例住院的心功能衰竭患者,使用问卷调查患者的自护维持、抑郁症状、健康素养、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结果 心功能衰竭患者健康素养得分为48.4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症状与自护维持(r=-0.265,P<0.001)、健康素养(r=-0.462,P<0.001)均呈负相关,健康素养与自护维持呈正相关(r=0.407,P<0.001)。在中介检验中,控制协变量同时将抑郁和健康素养纳入回归中,抑郁症状与自护维持的相关系数下降36.3%(β=-0.137,P=0.017)。结论 健康素养在心功能衰竭患者抑郁症状与自护维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在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存在抑郁症状的心功能衰竭患者的自护维持时,除减轻心功能衰竭患者的抑郁症状外,改善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健康素养也是一个新的干预思路。
  • 查梦培, 董立焕, 成杰, 唐启群, 王艳东, 郭宗海
    护理学报. 2019, 26(11): 20-2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焦虑、抑郁以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00例脑出血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焦点解决短程治疗,连续干预4周,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Zung's抑郁自评量表及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的差异及希望水平情况。结果 2组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A总得分较对照组低,希望水平得分及积极行为、行为态度、积极关系3个维度得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SAS、SDA得分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希望水平及3个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增加(均P<0.05);对照组SAS、SDS得分较干预前稍有所下降,希望水平较干预前增加较少(均P<0.05)。结论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可有效增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希望水平,减弱或消除疾病对患者造成的身心创伤。
  • 护理教育
  • 李晓霞, 周春兰, 胡明钰, 胡光丽, 陈丽玲, 赵慧慧
    护理学报. 2019, 26(11): 24-2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其临床带教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的核心能力,完善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培养体系。方法 通过在线沟通对11名各阶段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质性研究。结果 提炼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其临床带教老师的能力需求包括临床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等,不同阶段研究生对其临床带教老师需求侧重有所不同,较多研究生对临床带教的循证实践能力有较高需求;对于其临床带教老师的准入及考评标准要求高而全,并提出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希望增加研究生对临床带教老师评价这一项。结论 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其临床带教的需求增加,提示应加强临床带教老师临床带教能力及循证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关注不同阶段研究生对临床带教的需求,同时关注对所带研究生的人文关怀。
  • 江敏, 邹灯秀, 严丽, 黄素芳
    护理学报. 2019, 26(11): 28-31.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培训平台的翻转课堂在新入职护士高质量心肺复苏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入职新护士62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训心肺复苏;2018年入职新护士63名设为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培训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2组护士培训内容、培训老师、培训地点、培训设备和课时均相同。比较2组新护士培训后心肺复苏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新护士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护士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培训平台的翻转课堂能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优化教学过程,明显提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
  • 护理管理
  • 黄淑菡, 王灿灿, 姚瑶, 瞿玲玲, 李威
    护理学报. 2019, 26(11): 32-3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团体体检流程中缩短超声检查高峰耗时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在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改进团体体检流程中超声检查高峰耗时的问题,收集彩超检查60例,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问题,进而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结果 经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超声检查耗时由实施前的(12.05±3.82)min缩短到实施后的(5.72±1.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够缩短团体体检流程中超声检查高峰耗时,有效优化体检流程。
  • 李静, 王艳, 徐萍
    护理学报. 2019, 26(11): 35-3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9 S管理法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科在9 S管理法应用前(2017年4—6月)采取5 S管理方法,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个方面开展,9 S管理法应用后(2017年9—11月),在原有管理法基础上,管理者在9 S管理法的具体实施上带领区域组员改变原有工作模式、重新细化工作流程、更新工作环境布局、完善质量监控、人性化提高服务质量等。并将改进前后物品返洗率、急要物品处理时间、科室满意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9 S管理法应用前后返洗率分别为0.35%和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S管理法应用前后临床科室满意度分别86%和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的管理中应用9 S管理法,降低了物品返洗率,缩短急要物品的接收时间、清洗时间、干燥时间,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
  • 李小梅, 梁燕梅, 伍丽燕
    护理学报. 2019, 26(11): 37-4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服务模式对孕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母乳喂养情况、孕期体质量等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12月在肇庆市某医院建档立册的单胎妊娠初孕妇122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62名和对照组60名。对照组按照传统产前护理模式进行产前检查。观察组选取孕龄相差2周的孕妇组成群组,在产科医生或高年资助产士协助下进行10次群组化活动,内容除了向孕妇提供标准的产前临床护理外,还包括多学科产前教育与同伴教育。比较观察2组孕妇的孕期结局、体质量情况、孕期知识和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孕期及婴儿护理知识得分、母乳喂养率、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期体质量增加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服务模式能更好地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及时发现风险,改善母婴结局。
  • 文献研究
  • 黄秀秀, 万巧琴
    护理学报. 2019, 26(11): 41-4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明确国外不同层级安宁疗护护士的胜任力标准,为我国安宁疗护护士的培养与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国外安宁疗护护士的胜任力标准及其培养方法。结果 美国、英国、加拿大均已针对不同层级安宁疗护护士制定了相对完善、系统的胜任力标准,并有较为明确的安宁疗护一般注册护士、专科护士、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及认证方法。结论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对于不同层次的安宁疗护护士胜任力标准、培养和认证方法较为明确,可借鉴其经验,结合我国特点,制定适合不同层级安宁疗护护士的胜任力标准和资质要求,改善安宁疗护的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及临床的安宁疗护服务质量。
  • 循证护理
  • 王瑞娜, 赖晓帆, 刘秋利, 张婷婷, 梁琼文, 倪丹霞
    护理学报. 2019, 26(11): 45-4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总结国内外预防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最佳证据,为减轻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Up To Date、PubMed、JBI、Cochrane图书馆、美国指南网(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美国儿科协会和加拿大儿科麻醉协会,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类文献。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9年4月31日。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 共纳入文献15篇,包括指南3篇,证据总结5篇,最佳实践信息册1篇,系统评价6篇。从15 篇文献中共提取了49 条证据,整合成5 个维度, 分别为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识别、医护人员培训、操作流程、疼痛评估、疼痛干预,形成了21条最佳证据。结论 应加强护理人员新生儿疼痛护理的培训,选择合适的新生儿疼痛评估工具进行操作前的疼痛评估。由于护理的人文背景及证据的不断更新,应用证据时需结合医院特点和临床背景,有针对性地选择证据。
  • 田婷, 黄锐娜, 戚熠, 周亚娟, 韩慧, 刘婉君, 贺海霞, 吴小婉
    护理学报. 2019, 26(11): 49-5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百度文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中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为开始收录时间起到2018年11月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3.0对国内外有关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进行Meta分析,用 Egger线性回归法判定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总病例6 425例,病例组/暴露组825例,对照组/非病例组5 600例。危险因素合并OR 值分别为:年龄≥60岁2.560(95%CI:1.653~3.967)、超重或肥胖3.552(95%CI:2.103~5.998)、合并高血压2.041(95%CI:1.302~3.200)、合并糖尿病2.021(95%CI:1.695~2.409)、PICC置管史2.188(95%CI:1.204~3.976)、置管期间放疗4.308(95%CI:1.901~9.763)、活动量少4.559(95%CI:1.035~20.085)、感染2.748(95%CI:1.397~5.408)、肿瘤分期为Ⅲ~Ⅳ期2.746(95%CI:1.643~4.589)、肿瘤转移4.023(95%CI:1.895~8.544)。Egger线性回归法分析显示,活动量少、肿瘤转移、置管期间放疗存在一定发表偏倚。结论 年龄≥60岁、超重或肥胖、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PICC置管史、感染、肿瘤分期为Ⅲ~Ⅳ期为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活动量少、肿瘤转移、置管期间放疗作为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的证据尚不充分。应对肿瘤患者中存在的可改变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加强监测不可改变危险因素。
  • 调查研究
  • 姚秀英, 耿丽, 张理想, 黄蕾, 陈霞, 安曼德
    护理学报. 2019, 26(11): 55-59.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ICU重症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建立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抽取2017年1—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入住ICU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发生情况,采用自制调查表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分别用H-L偏差度检验和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偏差度和区分度。结果 本次研究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6.4%。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糖尿病、乳酸、有创机械通气、性别为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为压力性损伤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依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H-L检验:χ2=4.561,P=0.683)和区分度(AUC=0.886,95%CI:0.749~0.970)。结论 本次研究整合了压力性损伤的7项影响因素,依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依据个体在列线图中各个危险因素的不同水平指导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从而有效预防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 武文亚, 高钰琳
    护理学报. 2019, 26(11): 60-64.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骨科护士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地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培训、干预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18年2—3月选取深圳市8家三级甲等医院、6家二级甲等医院和1家骨科专科医院的骨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预防知信行量表,对252名骨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252名骨科护士髋关节假体脱位知识得分35.0(30.0,40.0),态度得分47.0(44.0,50.0),行为得分49.5(43.0,54.0);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工龄和骨科专科护士、接受专科继续教育培训的骨科护士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知识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科专科护士、接受过专科继续教育培训的骨科护士,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预防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骨科护士的髋关节假体脱位知识得分良好,预防态度和行为正向。护理管理者尤其应关注低年资、低学历、低职称护士髋关节假体脱位预防的知识掌握,及未接受专科护士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的骨科护士的知识、态度和行为,采取课堂授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经验交流的培训方式,加强对骨科护士预防关节脱位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促使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及预防;建议医院将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列入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体系,规范化护士的行为。
  • 张婷婷, 刘春娥, 尹安春
    护理学报. 2019, 26(11): 65-6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悲伤情绪的现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于2017年3—9月选取大连市4个社区和2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1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负担量表及悲伤情绪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悲伤情绪的相关性。结果 161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总分为(33.93±15.19)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个人负担(21.96±6.72)分、责任负担(1.14±6.42)分;150例(93.2%)照顾者有照顾负担,其中轻度负担66例(40.9%),中度负担67例(41.6%),重度负担17例(10.6%)。悲伤情绪总分为(61.36±11.09)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个人牺牲及负担(20.90±3.72)分、内心极度悲伤及渴望(19.93±3.74)分,忧虑及被孤立感(20.53±4.68)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本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与悲伤情绪总分、各维度得分均呈密切正相关(r=0.565~0.677,P<0.01)。结论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以中度负担为主,与悲伤情绪呈密切正相关。建议医护人员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护理技巧宣教,通过心理疗法帮助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主要照顾者找到合适的宣泄途径,从而减轻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悲伤情绪。
  • 临床护理
  • 胡恩华, 庞志强, 尹炜, 聂涛, 黄海燕
    护理学报. 2019, 26(11): 68-70.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1例重症肺炎产妇行跨市体外膜肺氧合驰援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成功的护理经验。如何保障患者转运安全,确保ECMO正常运转及后续并发症的预防,是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组建专业的体外膜肺氧合团队,安全有效的院间、院内转运,为患者抢救赢得时机。在救治及护理期间,通过准确充分的病情监测及评估,为患者制定完善的抗凝策略、实施精细化的俯卧位通气治疗、序贯性呼吸支持和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产妇于入院第13天成功撤离ECMO,第20天顺利出院,母子团聚。
  • 廖招娣, 王洪干, 林征, 潘红, 任晓敏
    护理学报. 2019, 26(11): 71-73.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PICC中心静脉置管双层保护套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PICC导管外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12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PICC固定方法进行PICC固定,选择2018年1—6月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的PICC固定方法进行PICC固定后,再应用PICC中心静脉置管双层保护套进行PICC外固定,比较2 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提前更换无菌贴膜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异常情况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710,P<0.05);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提前更换无菌贴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8.461,P<0.05)。结论 使用PICC中心静脉置管双层保护套固定PICC置管可有效减少PICC断裂、非计划拔管、导管移位及局部渗血渗液情况发生,减少患者置管期间提前更换无菌贴膜发生。
  • 张一清, 穆银玉, 马晶晶, 吕佳铭
    护理学报. 2019, 26(11): 74-75.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PD1/PDL1抑制剂在9例肺腺癌患者超适应证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9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2例出现皮疹、瘙痒,1例出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不良反应护理和出院随访。结果 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9例肿瘤晚期患者在PD1/PDL1抑制剂的治疗中,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均得到及时解决。结论 PD1/PDL1抑制剂在肿瘤超适应证治疗的护理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是前提,做好用药期间的安全护理及不良反应护理是关键和重点,运用强大的网络平台做好出院随访是支持。
  • 护理创新
  • 王晶, 张枭霄, 王璐, 莫继安
    护理学报. 2019, 26(11): 76-77.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一种透析液盛装桶盖体,减少使用过程中透析液桶口暴露,保证透析液的安全卫生,提高患者透析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 该盖体主要结构包括密封膜、内盖和外盖,内盖和外盖由扣槽连接一体,旋开盖体,撕下密封膜,盖上盖体,旋出与A、B液吸杆相配套的插管孔即可使用。结果 该盖体经少量投入临床试用,减少了在使用过程中被空气中细菌污染,方便开启,护士满意度高达98%。结论 透析液盛装桶便携式盖体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和回收,减少在空气中暴露部分,减少污染,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 赵艳芳
    护理学报. 2019, 26(11): 77-78. https://doi.org/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避免护士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获取输液患者的滴数。方法 采用手机、荣耀3手环等元件完成电路传导和显示功能,设计制作一款基于移动终端APP的输液监视器。将滴数检测器与安装安卓系统的手机移动终端无线连接,在手机上下载华为3手环的APP,通过蓝牙与荣耀3手环配对连接,实现远程监视输液滴数。结果 护理人员通过荣耀3手环液晶屏和手机APP能直观读取输液滴数,从而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结论 该设计的双重功能成功克服了传统数滴数带来的费时费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