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2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5-05-15
  

  • 全选
    |
  • 周婉,许勤,言克莉,任驹茗,严凤
    护理学报. 2015, (9):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并探讨其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及化疗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患者自评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通用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及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150例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50例患者营养状况总分为(4.97±2.77)分,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4.0%;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整体健康状况与营养状况总分呈负相关(P<0.05),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与营养状况总分呈正相关(P<0.05);化疗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与营养状况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状况总体较差,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其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及化疗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因此,医护人员需采用营养筛查工具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早期给予营养干预,以提高其营养状况,减轻化疗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王婷,王维利,栾贝贝,洪静芳,朱宇,张晶晶
    护理学报. 2015, (9):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方法对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遵循行动研究的原理和步骤,制定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2010级护理本科生自愿报名入培训组,共30名;随机抽取剩余学生中30名作为对照组。培训组接受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活动及常规教学计划的科研内容学习,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教学计划的科研内容学习。在第6学期末,使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评价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培训组学生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组学生在认为科研非常有兴趣、非常重要、对未来工作学习非常有帮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行动研究可指导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且此模式能够加深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认识和科研能力,尤其是统计学知识和统计软件的掌握,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研究打下基础。
  • 郑艳,张庆庆,唐英,李萍
    护理学报. 2015, (9): 9-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对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化疗PICC患者1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采用网络医疗健康管理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电话随访。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并发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和导管自我管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自身前后及两组之间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导管感染、导管堵塞、导管断裂、导管脱出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实施健康管理,显著提高了患者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基于网络医疗平台科学规范的健康管理更进一步降低了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 万莉,谢莉玲,王富兰,赵庆华,吴治敏
    护理学报. 2015, (9):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深入了解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状况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8例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提炼主题。结果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存体验包括6个主题:负性情绪多维、自我感受负担明显、性生活的改变、信息需求强烈、角色转变和应对方式不同。结论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生存体验,注重患者的内心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情感、信息和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史永霞,王贤裕,林燕,刘虹梅,原野,熊良志
    护理学报. 2015, (9):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实施品管圈在降低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导管脱出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对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导管脱出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进行效果观察。结果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导管脱出率由活动前的2.3%下降到活动后的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导管脱出率。
  • 刘明秀,王玲,朱堂琼,吴容勤
    护理学报. 2015, (9):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对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率的效果。方法2014年4月组建品管圈,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分析品管圈实施前(2014年4—6月)160171件物品的清洗质量缺陷率为0.22%,应用鱼骨图等品管圈方法分析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的根因,拟定针对性对策并于2014年7—9月对205507件物品的清洗质量实施改进,比较开展品管圈前后物品的清洗质量缺陷率。结果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率由品管圈开展前的0.22%,降低到开展后的0.04%(字2=249.880, P<0.01),工作人员对品管圈运用、团队协作、活动参与度、集体荣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价值等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能有效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清洗质量的缺陷率,促进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
  • 朱晶,王莉莉,寇咏,冯梅
    护理学报. 2015, (9):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多重耐药感染床旁隔离效果中的应用。方法由9名护士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导致多重耐药感染床旁隔离落实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确定改善重点,设定目标、对主要因素进行解析,拟定对策并实施,制定多重耐药处置标准流程,制作了多重耐药床旁隔离专用目录、多重耐药床旁消毒记录单及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健康教育资料。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多重耐药感染床旁隔离效果。结果多重耐药床旁隔离不合格率由品管圈实施前48.6%下降至实施后的15.6%,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床旁隔离落实效果。
  • 陈燕雅(综述),李泽楷(审校)
    护理学报. 2015, (9):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子涵(综述),李国宏(审校)
    护理学报. 2015, (9):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思超(综述),马小琴(审校)
    护理学报. 2015, (9):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董彩梅,陈丽梅,黄霞,王月华
    护理学报. 2015, (9): 3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简称:照顾者)照顾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疾病家庭负担量表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照顾者照顾负担总分为(15.11±10.49)分,照顾者照顾负担为中度、重度占46.0%。患者自我照顾能力、月医药费用以及照顾者的年龄、职业、家庭平均月收入、是否患有慢性病是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B=-0.245~0.308,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照顾者存在一定照顾负担,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同时关注年龄较大、经济收入水平较低、患有慢性疾病的照顾者,需扩大社会支持网络并提倡完善医疗保健服务以减轻其照顾负担。
  • 陈惠冰,刘迎春,李智
    护理学报. 2015, (9): 43-4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中山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缺失的影响因素,为减少护理缺失的发生提出科学建议。方法对中山市内4所三级甲等医院765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护理缺失的得分将护理人员分为护理缺失组、非护理缺失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护理缺失的影响因素。结果266名护理人员发生过护理缺失,占34.8%。不同身体状况、工龄、专业思想、家庭成员相处状态以及家庭成员支持工作程度的护士护理缺失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身体状况、专业思想是影响护理缺失的关键因素(OR=1.489、1.380,P<0.05或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护士的身体状况、工龄、专业思想、与家庭成员相处状态以及家庭成员支持工作程度,尤其是身体状况和专业思想,以减少护理缺失的发生。
  • 李星,王丽姿,陈玉平
    护理学报. 2015, (9): 4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ICU护士对眼部并发症预防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以提出规范的预防措施,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眼部并发症预防知信行问卷,对广东省内19所医院21个ICU的45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眼部并发症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分别为(72.15±13.08)分、(86.80±9.30)分、(65.64±10.12)分。不同学历、职称的护士态度及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护士对眼部并发症预防的态度尚可,但知识及行为水平有待提高。需加强对ICU护士眼部并发症相关知识的教育,制订规范的眼部并发症预防指引,以减少ICU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 护理学报. 2015, (9): 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曹颖,肖惠英
    护理学报. 2015, (9):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和评价广州市某中医医院住院病房轮转APN班护士的膳食结构,针对存在的营养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对轮班护士进行连续3 d的调查。结果白班期间与夜班期间相比,存在的共同问题包括每天摄取食物品种数偏少;果蔬类、奶类、豆类、水产类摄入量不足;动物油脂、肉类摄入量偏高。三餐热量分布不平衡,早、中餐供能比偏低,晚餐供能比偏高。能量来源中脂肪供能比略偏高,碳水化合物略偏低。每日总能量、蛋白质、铁、锌、硒摄入充足,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不足,钙摄入严重不足,维生素C的总体摄入量相对充足。白班和夜班期间有显著性差异的问题包括水产类、维生素 A和薯类食物摄入量,夜班护士显著低于白班护士(P<0.05)。结论轮班护士营养摄入不均衡,夜班期间表现更为严重,须加强轮班护士的营养知识教育,调整膳食结构,增加粗粮、奶类、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的摄入量,适当降低饱和脂肪和肉类的摄入量。
  • 周琪
    护理学报. 2015, (9):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普外科上腹部手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普外科进行上腹部手术的546例患者病例资料,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8项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546例患者发生术后低氧血症的共115例,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别为:既往慢性肺部疾病史、急诊手术、年龄>70岁、手术时间≥2 h、术后使用镇痛泵;保护性因素为:围术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结论上腹部手术患者发生低氧血症较为常见,护理人员应注意对高危因素的预防控制,使用各种保护性措施,以减少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 护理学报. 2015, (9): 58-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胡欣,郑东月,吴晓燕
    护理学报. 2015, (9):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碱性清洗剂在夜间手术器械保湿处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夜间使用后2000件手术器械,将器械包进行标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及观察C组各500件。对夜间手术器械给予保湿处理,对照组放入清水,观察A组放入1∶270、时效>4 h外的多酶清洗液,观察B组放入1∶270时效≤4 h的多酶清洗液,观察C组放入1∶300的碱性清洗剂。每组均浸泡保湿15 min后取出密闭保存,于8 h后放入清洗消毒机中进行清洗,清洗后比较4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观察比较观察B组与观察C组保湿液月均使用量及月平均费用。结果观察C组清洗合格率高于观察 B组(P<0.05),观察 B组清洗合格率高于观察A组(P<0.05),观察A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组间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C组清洗合格率最高。观察C组保湿液月均使用量及月平均费用低于观察B组(P<0.05)。结论采用碱性清洗剂对夜间手术器械浸泡保湿15 min后取出密闭保存,于8 h后放入清洗消毒机中进行清洗,清洗效果好,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婉梅,黎逢弟,何红燕,严宗华
    护理学报. 2015, (9): 62-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尿激酶预防PICC堵管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我院置入PICC的肿瘤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给予PICC封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稀释液冲管,每周1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PICC堵管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PICC堵管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ICC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尿激酶稀释液冲管每周1次,能有效预防肿瘤患者PICC堵管发生,延长留置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 关丽侠,刘洋,尤振宇
    护理学报. 2015, (9): 6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1例PICC拔管困难患者应用导丝和穿刺鞘顺利拔管的护理经验。拔管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PICC拔管困难原因及解决方法,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行彩超检查,排除血管痉挛、收缩、血栓形成、导管异位所致拔管困难。本例患者拔管困难原因为导管与血管内壁粘连,应用导丝和穿刺鞘拔管。在无菌操作下,剪断部分外露导管并插入导丝,将PICC导管和导丝缓慢向外拨出时仍有阻力,将穿刺鞘慢慢从穿刺点插入,穿刺鞘将导管与血管内膜分离,缓慢将导管拔出,最终顺利拔出导管。
  • 董春玲,张雅丽,潘利智,姜华,张梦婷
    护理学报. 2015, (9):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红花药熨法改善护士慢性腰肌劳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护士9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0例,分别予红花药熨法、细纱药熨安慰法、推拿按摩法进行干预。干预前及干预8次后使用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肌劳损症状改善状况。结果红花药熨组、推拿按摩组、安慰剂组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干预前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花药熨组与推拿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花药熨组、推拿按摩组分别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药熨法能够有效改善护士慢性腰肌劳损症状,可达到与推拿等效水平,加之操作简单经济安全,不需在门诊或病房由专业按摩医师操作,护士之间或护士家属即可治疗,适合在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护理人员中推广使用。
  • 刘明慧,黄薇,侯兵兵,杨天珍
    护理学报. 2015, (9):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建了肿瘤医院的心理纾缓室,包括人员配备与岗位资格、场地选择与硬件配备等。持续向肿瘤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包括由专职心理护士主持或主讲的心理咨询、心理主题讲座和放松活动等。创建3年多以来,共进行心理咨询8536人次,共举办心理主题讲座和活动110场,对肿瘤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取得了满意的成果。未来工作中应注意不断提升心理咨询技巧和能力、提供多元化更优质的延续护理服务等。
  • 周玉静,艾婷,沈文钊,扬敬,罗冰灵,王冬华
    护理学报. 2015, (9):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医院暴力事件的认知、经历现状及所持态度,以及不同情况实习护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方法采用修订的医院暴力事件认知及态度问卷、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对长沙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16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和统计描述,并比较是否经历医院暴力事件的护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得分差异。结果本组实习护生仅有24.3%对医院暴力的类型全部选择正确,其应对医院暴力主要措施:求助保安69.7%、求助同事64.2%、耐心解释63.2%等;75.0%实习护生经历过(包括目睹和遭受)医院暴力,主要来源于心理暴力;95.9%实习护生认为护士岗前培训时应包含预防医院暴力事件的内容;实习护生的职业价值观总均分为(3.46±0.55)分,经历过与未经历过躯体攻击的实习护生在职业价值观总分和提供照护、职业特性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4实习护生对医院暴力事件类型认知不足,且在实习中曾经历医院暴力事件;2/3实习护生选择应对措施较为理智;医院暴力事件对实习护生身心和职业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建议开展医院暴力事件相关岗前培训,提高实习护生认知水平,以促进其正确应对和形成正面的职业价值观。
  • 于海霞,李彦
    护理学报. 2015, (9):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社会支持水平的现状,并探讨患者D型人格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D型人格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对41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4.37±4.54)分;偏相关分析显示消极情感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0.373~-0.481,P<0.01),社交抑制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0.329~-0.523, P<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D型人格的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更不理想。提示应对冠心病人群进行早期的D型人格筛选,并全面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以便于开展护理干预。